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資助機構主要根據研究計劃的同行評審來分配科學研究資金。 2010年,超過15,000名研究人員對超過55,000份提案進行了同行評審。 我想我們都會同意,目前的流程既昂貴又耗時。 現在,一篇新文章的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系統,他們認為該系統將為我們節省大量的時間、金錢和麻煩。 這篇文章名為《科學資助的集體分配:從資助機構到科學機構》,作者是 Johan Bollen(以推特預測股市而聞名)、David Crandall、Damion Junk、Ying Ding 和 Katy Börner。
基本上,作者希望為每位科學家(他們專注於美國,但我認為該系統在其他國家也適用)提供一定數額的研究資金,其中他/她必須將一部分發送給其他從事他們認為值得資助的研究的科學家。 每位研究人員都會從政府獲得相同的金額,無論她居住在哪個機構。 然而,她從其他研究人員那裡獲得的金額將取決於她作為研究人員的技能和表現。 作者給出了以下例子;假設美國每位高階研究員每年獲得 100,000 美元,而某位研究員額外從其他研究人員那裡獲得了 200,000 美元。 她有義務將 50%(即 150,000 美元)贈與其他研究人員,並將剩餘的錢用於自己的研究。 這將節省大量現在用於撰寫提案和同行評審的時間和金錢。
左圖:當前的資助系統。 右圖:擬議的資助系統(來源:Bollen 等人,2013 年;ArXiv 預印本)。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模擬
作者使用引文作為資金分配的代理進行了模擬。 他們從 Thomson-Reuters 的 Web of Science 中提取了 1992-2010 年的 3700 萬篇學術文章,其中包含 7.7 億個參考文獻。 然後,他們從 400 多萬作者中提取出那些在 2000-2010 年間每年至少發表一篇文章的作者。 總人數為 867,872 人。 他們計算了每對研究人員每年(1992-2010 年)交換的引文數量,並檢索了 109,919 位從 NIH 和 NSF 獲得 347,364 項資助的獨特科學家的記錄。
模擬以每位作者 100,000 美元的預算開始,並假設每位研究人員分配的金額將與他們在模擬前 5 年引用其他研究人員的次數成比例。 當然,這是一個代理——研究人員不一定會將資金分配給他們引用的同一研究人員。
然後,作者根據姓氏、名字和中間首字母與 NSF 和 NIF 資助記錄匹配了姓名。 匹配了 65,610 個姓名,他們將 2000-2010 年的實際資助與預測的資助進行了比較。 相關性為R = 0.268(皮爾遜)和斯皮爾曼 p=0.300。
作者強調,他們的提案資助的是人而不是專案,這讓研究人員比目前的系統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他們建議或許應該禁止研究人員向他們的親密合作者、導師等提供資助,並且資助決定將保持秘密。 我不知道這些建議是否可以阻止研究人員建立“研究卡特爾”,其中兩個或多個研究人員交換資金,但如果我們到達那一步,我們會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將“引文經濟”轉變為實際的、基於金錢的經濟的一種方式。 Bollen 在他的第 14 屆國際科學計量學與資訊學學會 (ISSI) 主題演講中預測,傑出的研究人員將成為資助機構本身。 想象一下,一個撰寫資助提案少得多的世界! 這是一個有趣的概念,但我懷疑政府是否會允許這樣做(就給他們錢??!!)
Johan Bollen、David Crandall、Damion Junk、Ying Ding 和 Katy Boerner (2013)。 科學資助的集體分配:從資助機構到
科學機構 ArXiv arXiv: 1304.1067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