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學術科學出版物有一個相當標準的結構:摘要、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參考文獻。這種結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這項工作能夠被其他人理解。理想情況下,我們將從引言中瞭解背景,從方法部分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並在討論或結論中瞭解未來的研究如何幫助我們理解該主題。所有這些都使科學過程更加透明。
但是,出版物的產生方式通常籠罩在神秘之中,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嘗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來說。
同行評審過程是“學術出版物”中“學術”部分的內在組成部分。但是,當您檢查一篇標準的期刊文章時,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該文字是否經過了這樣的評審過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本週早些時候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展示了這篇文章,並讓他們告訴我為什麼它被認為是學術性的
在回答了與作者職業和參考文獻部分存在相關的問題後,一位學生說:“因為它經過同行評審。”
“真的嗎,”我說,“你怎麼知道它已經過同行評審?” 學生沒有回應。
這實際上是一個陷阱問題,因為文章中沒有任何內容表明它經過同行評審。
除了文章本身缺乏資訊外,許多期刊的網站也使得很難確定他們發表的文章是否經過某種同行評審。您幾乎總是必須深入挖掘期刊網站才能找到答案。有時,“關於”頁面會說“《學術性期刊》是一本專注於……的同行評審期刊”。但更多時候,讀者實際上必須深入研究“作者指南”或“審稿人指南”部分,以確定出版前發生了什麼評審過程。如果出版物包含一些同行評審內容和一些非同行評審內容(例如書評、新聞報道等),情況會變得更加複雜。
值得慶幸的是,一些出版物正在使這一點更加明確,例如像這篇PLOS ONE文章一樣,將文章標記為“同行評審”。
即使您找到一份宣告說“本期刊使用同行評審”,這也不能告訴您太多資訊。同行評審者在尋找什麼?他們如何評估稿件?審稿人如何讚揚或批評論文?
同行評審很難研究(Couzin-Frankel,2013),而且即使對於一些經歷過同行評審的人來說,這個過程仍然很神秘。對於學生和公眾來說,同行評審通常可能與基本的校對相混淆。同行評審過程的保密性不利於學生學習探索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學文獻。
我很高興看到像PeerJ和F1000Research這樣的新出版物公開評審意見,以及稿件的早期版本。教師可以使用這些出版物來教導學生關於同行評審和出版過程。並且第三方同行評審服務正在建立同行評審標準,以指導審稿人完成評審過程。令人高興的是,學生可以檢視這些標準,甚至可以將它們用於他們在課堂上閱讀的已發表論文,以幫助他們批判性地分析報告。
在不深入探討如何改進同行評審過程的辯論的情況下,我建議出版商可以做三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來幫助讀者
在文章的 HTML 和 PDF 版本中添加註釋,表明個別文章是否經過同行評審
在期刊的“關於”部分中包含“同行評審”字樣
突出顯示您提供給審稿人的任何指南。
我的學生肯定會感激不盡。
Couzin-Frankel, J. (2013). Secretive and Subjective, Peer Review Proves Resistant to Study. Science, 341(September), 1331. doi:10.1126/science.341.6152.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