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科學研究的新聞文章通常都有誤導性的標題,目的是吸引讀者。關於科學出版的新聞文章很少受到同樣的因素影響,僅僅是因為相對較少的人對此感興趣。今天早上,自然新聞釋出了有史以來最具誤導性的標題之一
[caption id="attachment_2111" align="alignleft" width="160px">
CC BY 圖片由 Flickr 使用者 Steven Depolo 提供
事實上,Nature 並沒有使其文章免費檢視。沒有訂閱的使用者仍然無法檢視文章,除非他們有一個有訂閱的朋友,現在可以共享文章的只讀版本。或者如果他們願意支付高昂的費用來購買(或“租用”)文章。這與今天的工作方式非常相似。透過郵件列表、發給朋友的電子郵件以及透過 #icanhazpdf 標籤,學生和學者要求訪問科學內容。藉助新的 Nature 計劃,您可以獲得只能在螢幕上閱讀的文章,而不是獲得可以列印、新增到您喜歡的參考文獻管理器或與學生共享的 PDF。雖然這種共享通常違反機構為訂閱而需要簽署的許可協議,但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系統,可以補充館際互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乞討式訪問”這個詞已被用於新系統,有些人認為這更像是一場公關噱頭,而不是任何真正嘗試提供更多訪問許可權的舉動。
Nature 開創了一種新模式:#BeggarAccess https://#/wCT5vuZnwZ pic.twitter.com/tp6x1WsP00
— Ross Mounce (@rmounce) 2014年12月2日除了允許訂閱者共享指向只讀、受 DRM 保護的文章的連結外,許多新聞機構和科學部落格網路也將能夠與他們的讀者共享這些連結。對科學感興趣的普通人可能會從這個計劃中受益最多,因為他們現在至少可以檢視新聞報道所依據的原始研究文章。
對於正在資料庫或網路上搜索科學資訊的學生和學者來說,這並沒有改變任何事情。如果他們的機構訂閱了,他們就可以訪問。如果沒有,他們仍然必須乞求連結、PDF,或者向館際互借提出請求。
關於這個計劃,我擔心的是轉向專有格式和透過 ReadCube 平臺對內容進行更大的控制。雖然當前的訪問系統並不完善(真的很不完善),但 PDF 格式允許使用者輕鬆共享資訊,從任何地方訪問他們的文章,以及列印文章以便於閱讀。本質上,一旦使用者下載 PDF,出版商就會失去對內容的控制。轉向像 ReadCube 這樣更具限制性的平臺,出版商可以保留對內容更多的控制權(即使聲稱提供更大的訪問許可權)。我擔心這可能是真正開放獲取的倒退。出版商可以辯稱他們已經提供了訪問許可權,因此政策制定者可能會不太傾向於制定開放獲取授權。
開放獲取倡導者強調,OA 不僅僅是關於訪問,而是關於以多種方式重複使用內容的能力。Nature 的這項新舉措甚至限制了對該材料最基本的再利用:列印和儲存。未來,出版商是否會拒絕允許任何人(甚至訂閱者)下載或儲存文章副本?離線訪問將會消失,內容將變得更難以使用。
這種限制性的專有平臺提供了諸如註釋和 PDF 內筆記之類的工具。雖然您無法列印,但您可以新增筆記。我憤世嫉俗的一面認為這些功能只是花裡胡哨的東西,目的是分散使用者對他們甚至無法列印文章並在上面書寫這一事實的注意力。
也許我太憤世嫉俗了。也許這不會開啟只提供專有的、受 DRM 保護的格式的趨勢。也許這是 Nature 真誠地嘗試讓科學部落格和科學新聞的讀者瞭解標題背後的科學。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宣告:大眾科學 由自然出版集團擁有。我猜大眾科學新聞和部落格將成為能夠從新連結中受益的新聞機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