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代表艾倫·博伊德釋出。這篇文章改編自艾倫在醫學研究委員會Insight上的文章。
--
在科學播客領域,很少有節目能像劍橋大學的裸體科學家那樣擁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內容量和質量。該節目已播出超過 10 年,覆蓋三大洲,播客下載量達數千萬次,其影響力在當前大多數以科學為基礎的播客中都能聽到,包括我在 EUSci 和 GIST 雜誌上的作品。最近,我獲得了在裸體科學家實習的機會,以瞭解製作節目的過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與科學寫作一樣,播客或廣播節目的故事可以從新聞稿、論文出版物、撥款獎勵或僅僅是一個想法的萌芽開始。 裸體科學家音訊輸出的某些部分與一篇簡短的新聞文章沒有太大區別,儘管在這種情況下,文章是口頭講述的。節目中使用的聯合主持人形式允許一位主持人提出聽眾可能想問的問題,而另一位主持人則扮演“萬事通”的角色。如果做得好,這可以比簡單地聽文章朗讀更具吸引力的聆聽體驗。本質上,內容是相同的,但呈現方式略有不同。
裸體科學家經常採用的另一種音訊形式是圖文並茂的節目包,其風格最接近書面專題報道。它結合了主持人的指令碼部分,圍繞從專家貢獻者的採訪中提取的短片段構建,這些專家通常透過電話或在現場(有時實際上是在田野中)接受採訪。
這些預先錄製的音訊片段有多種用途。首先,它們可以用來快速傳達大量資訊,同時仍然保留來自與故事相關的人的直接輸入。 20 分鐘的採訪通常可以濃縮成基於它的簡短指令碼和來自貢獻者的 30 秒引語。這在短短一分鐘多一點的時間內傳達了故事的要點並提供了人性化的角度。 裸體科學家新聞快訊 (NewsFLASH) 將此發揮到了極致,該節目旨在在不到四分半鐘的時間內報道四個新聞故事!
在最複雜的情況下,圖文並茂的節目包可以包括多位貢獻者、多個相關主題、聲音效果和音訊技術。 我在關於聽覺科學的節目中使用的助聽器片段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在節目中,除了採訪專家貢獻者外,一位助聽器使用者還簡要描述了使用助聽器的感受,並使用音訊示例來說明關鍵思想。由於其複雜性,這 5 分 46 秒音訊的工作總共花費了 10 天。
之前的格式可以與現場訪談相結合,形成現場廣播節目。製作一小時廣播節目的規劃和努力堪比製作一本雜誌,但又增加了貢獻者的緊張情緒、聽眾的問題、技術故障,當然還有您的錯誤會立即廣播給成千上萬的聽眾等未知因素。節目的最終指令碼和流程單通常在播出前幾個小時才編寫完成,節目段計時可以精確到秒。對於像我這樣更習慣播客錄製輕鬆氛圍的人來說,這是一次非常耗費精力的體驗,回想起來比實際廣播時更令人愉快。
最後,裸體科學家有現場訪談,這是一種在書面媒體中沒有類似形式的格式,原因很明顯(儘管即時部落格與之接近)。現場訪談的準備工作始終包括在廣播之前進行討論,內容涵蓋受訪者願意談論以及更重要的不願意談論的內容。主要的挑戰來自這種形式的自發性和時間限制。採訪者必須迅速建立融洽的關係,並在沒有指令碼、不提出過多引導性問題且不打斷的情況下成功引導受訪者瞭解要點。所有這些通常需要在七分鐘內完成。如果在不到七分鐘的時間內結束,您就會遇到可怕的“靜默”。
這一切可能看起來比它本身的價值更令人壓力重重,但當它做得好時,現場訪談會產生精彩的瞬間,有助於打破受訪者與其主題以及聽眾之間的障礙。
播客製作工作量很大,但在許多方面,它允許聽眾直接與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聯絡,這在印刷媒體中可能更難實現。傾聽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談論他們的研究增加了可信度,這使得聽眾更容易接受所呈現的科學。藉助裸體科學家的不同節目包,聽眾也能獲得極大的樂趣。
更新(美國東部時間 11 月 2 日 08:51):添加了各種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