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理工學院《I, Science》新刊關注科學傳播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許多大學都有專門的學生運營的科學出版物。這些出版物是年輕科學作家與編輯團隊合作、建立信心和拓展作品集的理想場所。但它們也預示著新興一代科學作家的未來發展方向。

我們會定期在 SA Incubator 上介紹其中一些學生運營的科學出版物。今天,帝國理工學院 IScience 即將離任的編輯團隊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出版的最後一期。或許恰如其分的是,本期雜誌的主題是科學傳播。您可以在此部落格 此處 閱讀對 I, Science 的介紹。

打開出版物 - 免費 出版 - 更多雜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1 年科學傳播。

今年,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 科學傳播小組 已經成熟——帝國理工學院科學雜誌《IScience》最新一期中,該小組負責人 Stephen Webster 這樣寫道。作為 21 歲生日慶典的一部分,該小組委託出版了雜誌的 特刊,科學傳播小組的學生歷來都積極參與其中。該期雜誌由威康信託基金會資助,主題顯而易見——科學傳播。

科學傳播與科學一樣歷史悠久,許多早期科學家為感興趣但並非一定是專業的讀者寫作。例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是維多利亞時代的 暢銷書。但儘管如今書架上擺滿了大量的科普書籍,但去年人們對科學傳播的狀況感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 憂慮

另一方面,科學傳播(大寫“S”,大寫“C”)是一種更新近的現象,至少在英國是這樣。沃爾特·博德默的報告《公眾理解科學》由英國皇家學會於 1985 年出版,當時公眾對科學及其機構的信任度處於低谷,這份報告啟動了一場旨在提高普通民眾對科學的認識和“理解”的運動。在過去的一代人中,這種居高臨下的語氣有所緩和,“公眾理解”變成了“公眾參與”,這暗示著溝通是雙向的。但仍然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有待解決。科學傳播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讓人們隨時瞭解情況,從而讓他們能夠對複雜的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嗎?有時,也許是這樣。但是,我們該如何處理有關恆星形成的最新資訊?或者希格斯玻色子已被發現?正如費利西蒂·梅勒在特刊中提出的那樣,許多科學新聞報道——以及整個科學傳播——的影響可能僅僅是審美的嗎?一種對奇蹟、崇高的喚起。畢竟,正如梅勒指出的那樣,儘管最近關於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希格斯粒子的新聞頭條鋪天蓋地,但我們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它的意義呢?即使我們理解了,這會改變我們日常的行為方式,或者我們如何考慮我們面臨的決定嗎?

當然,我們需要調查性新聞報道來幫助公眾監督科學,但這不就是新聞報道嗎?科學有什麼特別之處?科學傳播也遠不止文字。廣播、電影、視覺化、互動應用程式、節日和展覽都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豐富的傳播景象。《科學傳播》特刊刊登了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小組講師的客座文章,每篇文章都探討了他們各自的專業領域和興趣如何與該領域相關,以及過去 21 年來該領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一些講師本身就是課程校友。正如科學傳播碩士廣播(無線電)講師加雷思·米切爾滿懷懷舊地回憶道:“我仍然保留著我的科學傳播碩士無線電課程作業的副本。它不是我電腦上的檔案,而是一卷磁帶。1994 年,我們學生用索尼隨身聽錄製外景採訪,並用剃鬚刀片和膠帶進行編輯。”

但雖然許多事情發生了變化,但許多事情也保持不變。這是 Research Fortnight 和 Research Europe 編輯 Ehsan Masood 關於科學政策變化的的文章的重點。他探討了轉基因、核能、專利、科學資助和循證政策等領域,分析了過去幾十年究竟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些應用科學傳播的注入在更學術性的文章(例如,電視講師、科學媒體制作碩士負責人 Bob Sternberg 對紀錄片作為此類傳播媒介的分析)和觀點文章(例如 AliceBell,課程校友和帝國理工學院高階教學研究員,他 呼籲 科學傳播者“提出經濟、政治和文化問題以及科學問題……[他們]願意感到有點不舒服……並且不同意”資助者、家人和朋友)中脫穎而出。

僅僅考慮政治化的科學會分散本期雜誌的主要焦點。當然,科學傳播是有目的的——實際上是多種角色。然而,過於深入地思考科學傳播的實際用途可能會削弱其主要賣點。“一旦被好奇的心靈撬開,科學就會迸發出哲學和文化方面的關注,”韋伯斯特在他的客座文章中寫道。試圖理解科學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涉及許多學科的辯論。但在這一切之下,將永遠存在著純粹的奇蹟。

- 《I, Science》2011-2012 年編輯團隊:Nicola Guttridge、Douglas Heaven、Peter Larkin、Siobhan Ch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