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使用 Klout 嗎? 你可能應該使用。因為即使你沒有使用,潛在的僱主也越來越關注 Klout 分數來篩選候選人。
Klout 是一項旨在衡量你在網路上的影響力(範圍從 1 到 100)的服務。 為此,Klout 深入研究你的社交媒體資料,尤其是來自 Twitter 的資料,但也包括來自 Facebook、Google+、LinkedIn 和 Foursquare 的資料。 它分析更新頻率、粉絲數量、點贊數、轉發數等等,並試圖用 Klout 分數來表示你的影響力。 基本上,其理念是你的 Klout 分數越高,你在社交媒體上就越“被聽到”。
這種衡量影響力(或許是網際網路上的重要性)的方式有其價值。 在這個資訊時代,任何人都可以製作內容(資料)並將其釋出在網際網路上。 但是,這些內容也很容易被其他海量釋出的內容淹沒。 作者,尤其是年輕和新的作者(因為他們在該領域相對默默無聞),應該牢記這一點,並努力將他們的內容推送給他們的受眾。 在一定程度上,Klout 分數顯示了你在這方面的效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 越來越多又越來越多的僱主 現在在招聘前會檢視 Klout 分數。 在寫作界,人們不斷努力將自己的內容推送給讀者,Klout 至少可以讓僱主瞭解誰最能吸引讀者。
現在,你可能會說,因為你沒有使用 Klout,所以你沒有 Klout 分數,因此不會受到好奇的潛在僱主的影響。 錯了! 因為如果你有一個公開的 Twitter 帳戶,你的 Twitter 資料對 Klout(以及所有人)都是可用的。 並且 Klout會為你生成Klout分數, 任何 Klout 使用者都可以看到。 即使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Klout,你那些,我們可以說是更精通技術且愛打聽的朋友可能很清楚你的 Klout 分數是多少。 潛在的僱主也可能知道。
透過註冊 Klout,你的 Klout 分數將不再對你保密。 也許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嘗試提高它。 註冊後,你可以將你的 Facebook、Google+、LinkedIn 和 Foursquare 帳戶連線到 Klout,如果 Klout 認為你在這些社交網路上具有影響力,這可以提高你的分數。 但是你也可以積極努力提高你的 Klout 分數。 在 Wired 上的一篇專題文章中,Klout 的產品總監 Chris Makarsky 提出了四點建議,說明你如何嘗試這樣做:
提高你的推文頻率。
嘗試專注於一個特定主題。
與高 Klout 值的人建立關係,因為他們可能會傳播並因此擴大你的推文的影響範圍,例如。
保持“樂觀”,因為你表現得越熱情和精力充沛,你的社交媒體受眾的接受度就越高。
雖然你的 Klout 分數確實可以指示你在網上“被聽到”的程度,但請對此持保留態度。 畢竟,正如那篇 Wired 文章愉快地指出的那樣,賈斯汀·比伯的完美分數是 100 分,而奧巴馬總統的分數是 91 分。 此外,Klout 分數高的人可能更有影響力,因為他們正在為粉絲提供,在沒有更好詞語的情況下,可以說是“受歡迎”的內容:紐約時報的頭版文章、衛報的專欄文章、The Verge 的最新科技八卦……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另一方面,一些 Klout 分數較低的人可能正在推送更多“獨特”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是主流媒體所遺漏、拋棄或審查的,也許是這樣。 換句話說,低 Klout 分數很可能意味著你對許多粉絲來說更有趣。
總而言之,關注 Klout 分數既有優點也有缺點。 如果你不確定如何看待你的分數,請考慮以下來自 nature.com 的 LouWoodley 的引言(摘自 這篇Storify),然後繼續前進:
“別忘了問問自己,你為什麼使用社交媒體,以及這些分數對你或你的組織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這些工具是否為你提供了關於你與他人互動效果的有用反饋? 你在它們上面花費了多少時間? 還有誰可能對你的分數感興趣? 當你作為個人申請工作時,這是你應該關心的事情嗎?”
更多資訊
Seth Stevenson 在 Wired 上發表的專題文章《你的 Klout 分數真正意味著什麼》:http://www.wired.com/epicenter/2012/04/ff_klout/all/1
Stephanie Rosenbloom 在 紐約時報 上發表的文章《你有 Twitter 嗎? 你正在被評分》:http://www.nytimes.com/2011/06/26/sunday-review/26rosenbloom.html
Klout 的資訊圖表《推文的半衰期》,顯示 Klout 分數較高的使用者的轉發次數更多:http://corp.klout.com/blog/2011/11/the-life-of-a-tweet/
Lou Woodley 和 Adrian J. Ebsary 在 ScienceOnline 2012 上關於注意力經濟和影響力指標(包括 Klout 分數)的會議的 Storify:http://blogs.nature.com/ofschemesandmemes/2012/01/26/attentioneconomy-influence-metrics-session-scio12
Adrian J. Ebsary 的部落格文章《注意力經濟:入門和不滿》:http://www.attentioneconomist.com/2012/02/attention-economy-primer-and-peeve.html
圖片來源:Steve Halls(來自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