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週精選:引起疼痛的細菌、黏糊糊的蠑螈、性別平衡等等!
--
細菌可以單獨引起疼痛,作者:克里斯蒂·蓋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細菌可以直接觸發感知疼痛的神經,這表明身體自身的免疫反應並非總是導致感染傷口額外壓痛的原因。事實上,研究人員在 8 月 21 日線上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感染葡萄球菌的爪子的老鼠,即使在免疫細胞到達感染部位之前就出現了疼痛跡象。
黏糊糊的訊號拯救蠑螈,作者:安妮-瑪麗·霍奇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你聽到附近有人發出尖叫或驚呼聲,你立刻感到自己的血壓升高。你的新陳代謝加速,你掃描你周圍的區域,你甚至可能會身體猛地一震。
之前不為人知的哺乳動物在眾目睽睽之下隱藏了數十年,作者:艾麗埃爾·杜海姆-羅斯
正如電視節目《犯罪現場調查》的粉絲所知,頭骨和牙齒可以提供出色的法醫線索。然而,任何分類學家都會告訴你,冷酷的偵探和法醫科學家遠非唯一欣賞顱骨和潔白牙齒調查能力的人。最近的證據證明了它們的分類學效用是,在南美洲發現了一種新的食肉動物——這一發現部分得益於之前被錯誤識別的博物館標本的牙齒和頭骨。此外,這一物種的興奮之處在於,這種新命名的卷尾浣熊(發音為“oh-lin-GHEE-toe”)是西半球三十多年來第一個獲得此稱號的新食肉哺乳動物。該發現發表在 8 月份的《ZooKeys》雜誌上。
塑造性別平衡,作者:西迪爾·埃爾-肖克
我們傾向於認為後代是雄性的可能性與雌性一樣大,但事實並非如此。例如,在許多爬行動物中,性別不是隨機決定的,而是取決於特定發育階段的溫度。像螞蟻和蜜蜂這樣的社會性昆蟲通常不會產生偶數數量的雄性和雌性;機率取決於許多環境和人口因素 [...]
保持簡單,傻瓜:數學不必“複雜”,作者:亞當·庫查爾斯基
當我們去電影院時,我們對大螢幕上的科學家有一定的期望。例如,如果一部電影的基本事實有誤,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惱火。導演們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通常會盡量避免小學生錯誤。畢竟,沒有人希望被一個小孩子糾正準確性。
在實驗室中建立球狀閃電的新見解,作者:蘇茲·蓋奇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可以在實驗室中產生一種球狀閃電。科羅拉多州的研究小組從一種特殊製備的溶液中製造出耀眼的等離子云,並將其維持了近半秒鐘。在自然界中,人們看到球狀閃電漂浮在陸地上或穿過建築物,甚至在飛機的過道上彈跳。但它的稀有性使其極難研究和理解。
離有效的個性化醫療更近一步?,作者:埃利亞娜·塔科尼
本月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僅使用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就可以從皮膚細胞中產生多能細胞。來自北京大學的科學家是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實現這一目標的眾多研究人員之一。患者特異性多能細胞具有分化成任何細胞型別的能力,可用於各種醫療應用,從治療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到用於移植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