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小報:學生讓天體物理學變得易於理解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是一篇由哈佛大學博士生、天體小報的作者內森·桑德斯撰寫的客座文章。

理解科學很難。即使對於受過良好教育且積極性很高的讀者,例如正在攻讀科學學位的大學生來說也是如此。這些學生可能擁有吸收甚至複製其領域前沿研究所需的所有技術知識,但根據我的經驗,我可以告訴你,當一個本科生第一次拿起一篇同行評審的期刊論文時,他們可能感覺就像在閱讀另一種語言一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法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於科學家來說,研究生院就像浸入式教學法,用於教授科學這門外語。最後,學生們會充分掌握解析期刊文章所需的歷史背景、方法論和行話。在那之前,正如我在我之前在這篇部落格上的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樣,我們可以為年輕科學家“翻譯”科學寫作,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充分發揮作為研究人員的能力。

兩年前,在我作為哈佛大學天文學研究生的第一年,並且已經克服了大部分語言障礙後,我和我的幾位同學一起幫助其他人與我們一起跨越障礙。我們建立了一個名為天體小報的網站,我們每天都會選取一篇新的天體物理學研究論文,並以我描述的方式進行翻譯。

我們的翻譯簡短而精煉——它們為訪問者提供了工作的背景、作者使用的方法以及大約五分鐘閱讀的關鍵結果。它們不再僅由我們在哈佛大學的幾個人撰寫,而是由世界各地三十多位研究生合作完成。

在天體小報,我們的寫作方式與大多數科學作家略有不同。我們做了一些小小的“弊端”——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們的目標受眾更容易理解。我們假設讀者具有大約一年級本科水平的科學知識。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讀者熟悉黑體輻射開普勒定律等技術概念,這些概念可能需要數百個詞才能在面向主流受眾的出版物中闡明。我們的讀者可以透過看到這些術語的使用而受益,從而節省一些不必要的閱讀時間,並沉浸在概念中。

雖然天體小報的文章主要面向本科生,但我們很高興地發現,具有截然不同培訓水平的讀者也會訪問我們的網站。我們的讀者包括教授、研究生和非科學家,與本科生一樣多。

 

我們希望看到這種翻譯模式推廣到其他領域,我們很樂意幫助其他研究生在他們的研究領域建立“-bites”網站。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研究生已經建立了化學小報。如果您想將這種模式應用於您自己的領域,我們很樂意提供幫助——請聯絡我們

我們都在自願擔任天體小報的作者,但作為回報,我們獲得了重要的教學、寫作和編輯經驗。我認為,實踐解釋研究並向他人清楚地解釋研究對於正在接受培訓的科學家來說是無價的。這也是科學作家專業做的事情,我渴望看到這兩個群體之間的聯絡得到加強。如果您也有同樣的想法,我邀請您閱讀更多關於我們正在組織的科學傳播研討會的資訊,該研討會將於6月舉行。

更新(美國東部時間2013年1月31日下午2:40):這篇文章是由我委託的,但由內森·桑德斯撰寫。最初遺漏了提及這一點,我深感抱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