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2015 年將作為視覺研究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時刻載入史冊。在這一年,網際網路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視覺現象——一條裙子,世界上一半人看到的是黑色/藍色,另一半人看到的是白色/金色。如果不是社交媒體及其圍繞共享眾包影像構建對話的特殊方式,這種奇特的視覺謎題可能仍然不為人知。
物體在一種光照條件下可能呈現一種顏色,而在另一種光照條件下可能呈現另一種顏色,這種想法並不新鮮。“那條裙子”的獨特之處在於,同一張影像,在完全相同的觀看條件下,不同的人看起來卻非常不同。只有當一半觀看者不同意另一半觀看者時,顏色歧義才變得明顯,這可能就是社交媒體在其發現中如此關鍵的原因。
視覺科學家們都瘋了。這是否是不同裝置螢幕的偽影?這是否與性別、文化、教育或大腦和人格的某些其他分類有關?究竟有多少人以這種或那種方式看到了影像?這是一條引發了無數爭論的裙子。視覺科學領域最終證實,這種現象絕對是真實的,而不是觀看條件的偽影。儘管即使是現在,其精確的潛在機制仍然未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這條裙子類似,也出現了模稜兩可的彩色影像,但弄清楚這種效應如何以及為何存在的最大障礙是,所有影像都是偶然事件。它們是網際網路圖片釋出者偶然拍攝的快照。科學家們無法有意識地建立新的、經過仔細控制的例子,以便在實驗室進行深入研究。直到現在。
正如我們在最近一期大眾科學: MIND 的幻覺專欄中報道的那樣,紐約大學 Pascal Wallisch 的實驗室現在已經成功地建立了新的顏色歧義刺激,其理論基礎是,這種幻覺是由於我們對影像中特定物體的累積先前生活經驗造成的。也就是說,我們對特定物體的先前視覺經驗會使我們的大腦傾向於以某種方式或另一種方式解釋模稜兩可的影像,這取決於我們通常在生活中如何體驗它們。
Wallisch 和他的團隊選擇用 Crocs 來檢驗他們的理論:Crocs 有很多顏色(確切地說是 28 種),而且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研究參與者都會熟悉 Crocs。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將兩種不同顏色的 Crocs 並排放置,同時使它們在相反的光照條件下看起來幾乎相同。他們使用了粉紅色和薄荷色(一種綠色)Crocs,並透過改變光照條件使它們都呈現灰色:粉紅色 Crocs 在綠光下觀察,薄荷色 Crocs 在粉紅色光下觀察。因此,觀看者可以將 Crocs 解釋為灰色——儘管當在白光下觀察時它們是粉紅色或薄荷色——這取決於他們假設場景的光源是什麼顏色,並使用來自周圍物體顏色的線索,這些物體也在相同的特殊光照下被照亮。
在下圖的 A 面板中,您可以看到兩對在白光下的 Crocs。B 面板顯示了在兩種粉紅色光下的薄荷色 Crocs,C 面板顯示了在三種綠色光下的粉紅色 Crocs。請注意,所有 Crocs 在彩色光下都呈現灰色,並且可以從管狀襪子的顏色推斷出光源的顏色。但是——這很關鍵——只有當您認為管狀襪子通常是白色的(即,因為您過去對管狀襪子的經驗)時,這種推斷才是正確的。這是該研究主要結果的基礎。當受試者認為管狀襪子是白色時,他們傾向於將光源視為有色,因此他們的視覺系統因此解釋說 Crocs 也處於相同的光源下,因此被著色為薄荷色或粉紅色。另一方面,當觀察者看到管狀襪子是固有顏色(不是白色)時,他們傾向於將光源視為白色,並將 Crocs 解釋為灰色。研究人員詢問了參與者過去穿襪子的經驗,發現以前穿過白色管狀襪子(一種常見的衣物)的人,統計學上更傾向於將彩色光下的襪子解釋為白色,而不是將白光下的襪子解釋為灰色,反之亦然。
A) WP:白光下的粉紅色 Crocs。WM:白光下的薄荷色 Crocs。B) 兩種粉紅色光照下的薄荷色 Crocs。C) 三種綠色光照下的粉紅色 Crocs。圖片來源:Pascal Wallisch
由此可見,您對物體的經驗會影響您如何在模稜兩可的光照條件下解釋它們的顏色。這一發現可能對理解顏色歧義幻覺以及更廣泛的顏色感知至關重要。
觀看 Wallisch 和他的合作者 Michael Karlovich 建立的 1 分鐘 YouTube 影片,瞭解更多關於這種感知效應的例子和資訊。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4exGYx_fo
延伸閱讀
Pascal Wallisch 和 Michael Karlovich。《關於 Crocs 和襪子的分歧:建立深刻的顏色歧義顯示》。PsyArXiv 預印本。 (2019) https://psyarxiv.com/zpqnv/
Susana Martinez-Conde 和 Stephen Macknik。一雙 Crocs 來搭配那條裙子。大眾科學·心智 31, 1, 35-36 (2020 年 1 月)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20-35 https://sciam.tw/article/a-pair-of-crocs-to-match-the-dress/
Stephen Macknik。《每個人都穿同一條裙子的科學舞會》。大眾科學部落格。 (2015 年 6 月 14 日)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illusion-chasers/the-science-ball-where-everybody-wore-the-same-dress/
Stephen Macknik、Susana Martinez-Conde 和 Bevil R. Conway。(2015)。揭開“那條裙子”的秘密。 大眾科學·心智,26,19–21,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715-19。https://sciam.tw/article/how-the-dress-became-an-illusion-unlike-any-other
Stephen Macknik。《那條裙子的當前生物學》。大眾科學部落格。 (2015 年 5 月 16 日)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illusion-chasers/the-current-biology-of-the-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