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週前的今天,西班牙格拉納達的18歲學生馬裡索爾·維拉紐瓦在推特上釋出了一張自己的照片,開玩笑說她大膽地在服裝中結合了“垂直和水平條紋”。她起初沒有意識到的是,她的肖像不僅包含了時尚上的失誤,還包含了最新的病毒式錯覺,讓網際網路感到困惑。
維拉紐瓦不知道的是,她運動褲側面的垂直線條顏色與她浴室地板瓷磚的顏色幾乎完美匹配。結果,許多看到這張照片的人誤以為維拉紐瓦擁有兩條令人不安的細腿,而不是意識到他們看到的是她一條腿的側檢視。
圖片來源:@milanoysl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您不容易看到錯覺,請不要擔心。推特爆紅後不久,維拉紐瓦澄清說“我不是這個樣子”,併發布了一張修改後的照片,在她虛幻的細腿上添加了卡通效果。
圖片來源:@milanoysl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為什麼運動褲的錯覺會起作用?答案在於兩個感知原則,即“無模態補全”和“格式塔相似性法則”。
無模態補全是這樣一種現象:當同一物體的兩個或多個部分被放置在遮擋物後面時,你的視覺系統通常能夠無縫地連線它們。想象一下,你正握著一支鉛筆,你的拳頭緊緊地握住它的中間。你會毫不費力地看到鉛筆的頂部和底部屬於同一個物體:因此,你感知到的是一支完整的鉛筆,而不是兩段分離的鉛筆。
同樣,幾乎每次你遇到一條帶有垂直線條的運動褲時,你都可以毫不費力地將垂直條紋識別為它本來的樣子:縫在其他織物上的裝飾。裝飾品並不會阻止你感知到它後面的一條腿。維拉紐瓦運動褲的問題在於,垂直線條的顏色恰好與房間背景的顏色相同。因此,你習慣性的無模態補全能力與另一個,並且在這種情況下更強大的感知規則相沖突:格式塔相似性法則,這是20世紀初心理學家精煉的感知分組原則之一。
根據相似性法則,我們的感知系統會將相似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聚集在一起。因此,你將維拉紐瓦褲子上的垂直條紋解釋為她所站立的地板的一部分。你沒有正確地得出條紋在她一條可見的腿前面的結論,而是將其解釋為在她兩條腿的後面——這兩條腿恰好非常瘦弱。
無模態補全的失敗和相似性法則的成功共同導致了錯覺。這裡,你可以檢視另一個格式塔相似性法則發揮作用的有力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