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事實的錯覺

 科學如何指導在後真相時代尋找“真實”真相

2013年巴拉克·奧巴馬總統就職典禮。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上週末標誌著唐納德·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以及“另類事實”這個短語加入“後真相”(牛津詞典最近的年度詞彙)和“假新聞”的時刻,在我們日益增長的奧威爾式雙重語言詞彙表中。 這一事件是特朗普總統與媒體的首次衝突,其焦點出奇地瑣碎:週五他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人群規模。 

特朗普總統週六在中央情報局發表首次演講,抨擊記者和電視網路就職典禮人群“撒謊”,並在國家廣場展示“空曠的場地”。 特朗普說:“我向外看,場地看起來像一百萬,一百五十萬人。” 後來,新聞秘書肖恩·斯派塞繼續為特朗普的宣告辯護,同時斥責媒體。 “這是有史以來見證就職典禮的最大觀眾——句號——無論是在現場還是在全球各地。” 這項宣告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與可驗證的資料形成了鮮明對比:鳥瞰照片顯示,2009年巴拉克·奧巴馬首次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人群要多得多。 週日,總統顧問凱莉安妮·康威火上澆油,堅稱斯派塞是誠實的。 康威在 NBC 的“與媒體見面”節目中說:“肖恩·斯派塞給出了‘另類事實’。” 梅里亞姆-韋伯斯特詞典後來在 Twitter 上發表評論,提醒康威“事實是被呈現為具有客觀現實的資訊”。 但是,如果唐納德·特朗普的競選活動和初期的總統任期有任何跡象表明,關於什麼是客觀現實與主觀現實的辯論可能會持續下去。

我們,本文的作者,是專門研究錯誤感知和幻覺的神經科學家。 我們的研究重點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犯的感知和認知錯誤,以及畫家和魔術師設計的巧妙技巧,使我們體驗到與實際存在不同的事物。 你可以說我們以研究欺騙和誤導為生,這兩個概念在政治舞臺上變得出乎意料地相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在實驗室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我們的感官是不可信任的:無論我們對周圍事件的感知感覺多麼有把握,我們仍然可能大錯特錯。 問題的主要部分是,沒有人直接體驗現實。 我們每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種視覺、每一種聲音、每一種感覺都經過我們大腦的生物硬體和軟體的過濾——由微小的鹽水和蛋白質袋組成的資訊處理機器。 你從未直接體驗過世界——只是你大腦對它的模擬。 這種模擬可能與現實相符,也可能不符。

但是,即使我們的感官無法完全掌握我們周圍的世界,也存在獲得公正知識和衡量客觀現實的精確規則。 以下是科學方法和幻覺科學如何提供幫助

規則 1:我們無法確定什麼是真實的,但我們可以確定什麼是虛假的。

每當我們瞭解關於世界的新事物時,我們對現實的看法就會不斷發展。 艾薩克·牛頓爵士表明,亞里士多德物理學並非完全的真理。 反過來,相對論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取代了牛頓物理學。 隨後的每一次發現都使我們更接近關於物理學的絕對的、大寫的真理,但總是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新的、無法預測的觀察結果將推翻公認的智慧。 因此,科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儘管再多的資料也無法驗證一個假設,但一個單一的矛盾觀察結果將反駁它。 換句話說,假設無法被證明為真,但可以被證明為假。 如果說科學方法擅長一件事,那就是證偽命題。

從唐納德·特朗普在主席臺上的有利位置來看,他對人群規模的假設可能是合理的。 正如《華盛頓郵報》指出的那樣,特朗普可能認為人群一直延伸到國家廣場的後方。 或者他只是撒謊了。 無論如何,假設只能在資料支援它們的情況下才能存在:從航拍照片,到人群科學家的估計,再到 WMAT(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提供的公共交通乘客人數,事實駁斥了白宮關於特朗普就職典禮人群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說法。

規則 2:高度自信不等於客觀證據。

還記得病毒式的裙子嗎? 這種社交媒體現象始於一張在模糊的藍黃色光線下拍攝的裙子照片。 大約一半的人類將這件衣服視為白色和金色; 另一半人則將其視為藍色和黑色。 這兩部分人都對自己的評估感到同樣自信,並且無論他們多麼努力,都無法以任何其他方式看待這件衣服。 您可能會認為對這件衣服的兩種相互競爭的解釋是兩組同樣有效的“另類事實”。 除非:如果您用簡單的白光照射這件衣服,那麼每個人都會看到它是藍色和黑色的。 

我們都可以想象任何事件的替代場景:可能發生但從未發生的事件序列。 如果康威所說的“另類事實”是這個意思,那她或許可以被原諒。 最近的亞馬遜影片電視劇《高堡奇人》就設定在這樣一個另類現實中,一個軸心國贏得二戰的反烏托邦宇宙。 也許存在一個另類現實,其中特朗普總統擁有有史以來觀看就職典禮的最大觀眾。 然而,在我們這個宇宙中,這不是真的。

白宮關於人群規模的報告之所以成為新聞,不是因為其不準確性,而是因為特朗普(以及後來的斯派塞和康威)對不正確資訊的高度自信。 如果特朗普說似乎有一百萬人參加了就職典禮,但他不知道實際人數,那麼這個說法可能會顯得更令人喜愛——總統被這次活動深深感動了——而不是令人不安。

順便說一句,在就職典禮的第二天,我們參加了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婦女大遊行。 我們像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猜測活動現場肯定有數百萬人,但後來驚訝地發現,根據航拍影像、WMAT 交通資料和人群專家估計,遊行吸引了大約 50 萬人。 這種差異突顯了在身處人群之中時評估人群規模有多麼困難——即使對於習慣於不信任自己感官的感知科學家來說也是如此。

規則 3:感知取決於視角,但主觀性不是衡量現實的標準。

我們的神經連線方式使得人類幾乎不可能以絕對的方式思考,甚至觀看。 我們的眼睛不會像攝影師的測光表那樣計算光子。 相反,我們將世界視為對比模式:如果灰色圓圈被白色包圍,它在我們看來可能是黑色的,如果被黑色包圍,則可能是白色的。 我們的感知取決於背景和視角。 我們將那些主觀相對主義與客觀資料顯著偏離的情況稱為幻覺(例如,當我們看到一個灰色圓圈是白色時,儘管攝影師的測光表證明並非如此)。 一些最令人眼花繚亂的錯誤感知依賴於透視的巧妙運用。 杉原厚吉是來自日本的數學家,也是年度最佳幻覺競賽的多次獲獎者,他建造了紙板坡道,木製球似乎可以在上面向上滾動。 然而,不同的有利位置揭示了向上運動只是一種幻覺,而球實際上是在向下滾動。

關於感知如何影響白宮關於就職典禮人群規模的說法,目前仍在討論中。 如上所述,存在特朗普從主席臺上的有利位置問題,這可能會使他的感知偏向更大的數字。 這不是白宮的結論。 相反,新聞秘書斯派塞採取的策略是辯稱,由於空前地使用了白色地面覆蓋物來保護國家廣場的草坪,航拍照片使特朗普的人群看起來比現實生活中要小。 儘管一群穿著深色冬裝的人在白色背景下通常比在深色背景下更容易辨認,但視覺系統中的對比度增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 更不用說白色地面覆蓋物最早於 2013 年用於奧巴馬的第二次就職典禮,並且在就職典禮後的第二天,婦女大遊行期間仍然存在——但由於人群更大而不太明顯。 

在我們這個充斥著假新聞和後真相陰霾的新時代,對客觀真理和(非另類)事實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科學家和記者必須在這個共同努力中攜手合作,毫不猶豫地指出當前和未來的謬誤,無論是由於無意的錯誤還是公然的誤導企圖。 雖然後真相是一種幻覺——沒有現實基礎——但實際的真相不受我們的願望、情感或信仰的影響。 科學方法告訴我們,我們只有透過頑固地剝離阻礙真理的每一條錯誤資訊,才能最終獲得真理。 調查性報道和積極的事實核查對於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