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可愛事物能提升表現,研究發現

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可愛的事物不僅讓我們更快樂,還能提升我們在需要行為謹慎的任務中的表現。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的兒子 Brais 剛出生時。太可愛了!圖片來源:Jenifer Samaha。

在我讀高一的第一年,我會在考試時帶一些小塑膠玩具去學校。你知道的……為了帶來好運。我會把小雕像一排排地擺在我的桌子上,面對著我,然後開始忙著回答考題。我的收藏引起了幾位老師的注意(可能就像現在引起了你的注意一樣)——但並沒有真正的抱怨。所以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在整個學年都帶著這些玩具。我通常成績不錯,儘管我從未真正認為這些玩具與此有關……除了可能在壓力大的時候給我提供了一個精神上的安全毯。直到現在,我才改變了看法。

日本廣島大學的仁頭博(Hiroshi Nittono)及其同事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可能低估了我的小飾品的力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仁頭博的團隊想知道觀看可愛事物是否會對行為產生可衡量的影響。“可愛”的物體被認為具有嬰兒的特徵,例如人類嬰兒和幼小動物常見的特徵:大眼睛、相對於身體尺寸而言較大的頭部和突出的前額等。可愛的影像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但在日本尤其如此,即使是成人文化也欣賞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出的幼稚。這種喜愛推動了包括精靈寶可夢和凱蒂貓玩具以及漫畫書在內的大量產品的生產。這些物體通常被描述為卡哇伊(Kawaii)(日語形容詞,翻譯成英語為“cute”)。

之前的研究發現,可愛能吸引注意力並在觀看者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它還可以誘發照顧行為,這在進化論的角度上是有道理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不吃掉我們那些煩人的孩子。但尚不清楚可愛是否也會影響與養育嬰兒無關的行為和表現方面。仁頭博和他的合作者決定找出答案。

首先,他們要求觀察者觀看幼年和成年動物的圖片,然後玩一個類似於“手術”的遊戲,在遊戲中,每個玩家使用鑷子從遊戲板上描繪的病人身體上移除塑膠身體部件。受試者對影像的可愛度、幼稚度、愉悅度和興奮度進行了評分。幼年動物的照片在可愛度和幼稚度方面的評分高於成年動物的照片,儘管兩組影像都被認為同樣令人愉快和興奮。(這意味著這是一組很好的照片,因為它們之間唯一的真正區別在於可愛度和幼稚度方面)。觀看幼年動物圖片後,受試者犯的錯誤比觀看成年動物圖片後少,但他們完成任務的時間也更長。就好像更可愛的影像會誘發更慎重和更仔細的行為:也許參與者將“手術”任務視為一種照顧行為。

如果是那樣的話,科學家們實際上並沒有測試可愛影像是否能在照顧行為之外提高表現,因此他們設計了另一個不可能被誤解為養育行為的任務:觀察者在觀看幼年和成年動物的影像後,最多有三分鐘的時間在一個大的數字矩陣中找到特定數字的所有出現次數。為了增加曲折性,研究人員還加入了美味食物的圖片。雖然食物圖片不可愛,但它們被評為比幼年或成年動物圖片更令人愉悅,這讓研究人員能夠確定愉悅感本身是否是表現效果背後的驅動力。同樣,受試者在看到更可愛的幼年動物後,表現比看到不那麼可愛的成年動物後有所提高。觀看令人愉悅的食物並沒有提高表現,這表明這種效果並非源於一般的愉悅感。這項實驗還控制了行動速度——回想一下,可愛的圖片讓觀察者在“手術”遊戲中放慢速度並採取更慎重的行動。現在,成功執行任務與表現速度直接相關。因此,結果表明,可愛影像並不僅僅透過減慢觀察者的行動速度來提高表現。相反,可愛影像可能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從而減少矩陣中非目標數字的干擾。

為了檢驗焦點注意力假說,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任務,該任務將區域性——小規模——與全域性——大規模——刺激特徵進行對比,受試者在觀看幼年動物、成年動物和中性物體的圖片後進行了這項任務。其想法是,如果受試者偏向區域性特徵,則表明注意力焦點較窄。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人員向觀察者展示了不同的字母陣列——其中一些是“T”或“H”(這些構成了區域性特徵)。陣列本身是T形和H形(全域性特徵)。每個受試者的任務是以儘可能快和準確的方式確定每個陣列的區域性級別是否存在T或H。在這種測試中,全域性陣列的字母形狀會干擾搜尋任務(一種稱為“全域性優先效應”的現象),並且在觀看成年動物和中性物體的圖片後仍然如此。但是,在觀看幼年動物照片後,不再存在對全域性特徵的偏好,這表明暴露於可愛刺激會縮小注意力焦點(從而有助於搜尋區域性目標)。

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可愛不僅讓我們更快樂,還能透過縮小我們的注意力範圍和消除干擾,提高我們在需要謹慎時的表現(例如,我想象的,在參加學校考試時)。作者甚至建議,當我們需要謹慎行事時,例如在“駕駛和[做]辦公室工作”時,我們可能需要讓自己被可愛的事物包圍。

這讓我想知道。我最終停止帶玩具去考試了,但我注意到的一件事是,在我的孩子出生後,我在工作中變得更有效率和更有成效。我聽過很多其他父母也這麼說。我過去認為生產力的提高與減少工作時間的必要性有關(因為父母的時間安排靈活性降低)。但也許我桌子上那些可愛的嬰兒照片也值得稱讚。

 

Susana Martinez-Conde is a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 neurology, and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at SUNY Downstate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in Brooklyn, N.Y. She is author of the Prisma Prize–winning Sleights of Mind, along with Stephen Macknik and Sandra Blakeslee, and of Champions of Illusion, along with Stephen Macknik.

More by Susana Martinez-Con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