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博物館的痴迷

大腦中負責動機和快樂的區域直接相互連線成一個環路,我們神經生理學家稱之為迴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明晚(2015年2月6日星期五),我將為魯賓博物館(@RubinMuseum)的歌舞表演電影活動(晚上 9:30)介紹一部經典電影,布萊恩·德·帕爾瑪執導的痴迷(1976年)。蒂姆·麥克亨利(魯賓博物館公共專案和表演總監;@TimMcHenryRubin)邀請我參加觀看,並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讀大腦中的痴迷是什麼。對於那些無法前來的人,以下是主要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首先,我們並不完全瞭解什麼是痴迷。謎題的一部分是,痴迷與大腦的獎勵系統有關,該系統被認為由兩個組成部分構成,分別控制我們如何“想要”事物和我們如何“喜歡”事物。想要是尋求獎勵的動機,而喜歡是從獲得獎勵本身中獲得的快樂。從這個意義上說,痴迷是想要的故障:無法阻止的動機失控。喜歡故障的一個例子是快感缺乏症:無法享受快樂,這可能是臨床抑鬱症的一個組成部分。

大腦中負責動機和快樂的區域直接相互連線成一個環路,我們神經生理學家稱之為迴路。雖然啟用這個迴路在正常功能、某些藥物或疾病(如強迫症;OCD)中會感覺良好,但它會讓你想要更多。還要更多。


大腦中有兩個部分(至少部分地)負責動機(識別和尋求獎勵)。第一個區域位於眼睛正上方,稱為眶額葉皮層 (OFC)。它的連線對應物,伏隔核 (NAc),在您感到快樂時會被啟用。

電影《痴迷》是對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迷魂記》致敬的驚悚片。情節構思精巧且難以預測,值得花時間觀看。如果您這樣做,您的 NAc 會恰如其分地感謝您。

雖然我們不確切知道 OFC-NAc 活動與日常動機和普通的痴迷(比如您的集郵愛好),甚至與德·帕爾瑪電影中角色表現出的高度痴迷行為有何關係,但研究表明,破壞這個迴路可以改善強迫症的症狀。這已成為一種稱為深部腦刺激 (DBS) 的強迫症神經外科治療的基礎,其中電極被放入連線 NAc 和 OFC 的神經元束中以過度刺激它,從而破壞任何錯誤的和不需要的動機——例如每天洗手 100 次的病態動機。


我不認為德·帕爾瑪電影中的角色本身患有強迫症,但他們很可能患有神經創傷後遺症,這可以解釋他們不幸的行為。您作為觀眾的工作將是成為一名扶手椅精神病學家,並於明晚加入我們,診斷出被痴迷的角色。想象一下每個角色的腦海中發生了什麼,以及疾病的基礎。

#歌舞表演電影

 

Stephen L. Macknik is a professor of opthalmology, neurology, and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at 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 in Brooklyn, N.Y. Along with Susana Martinez-Conde and Sandra Blakeslee, he is author of the Prisma Prize-winning Sleights of Mind. Their forthcoming book, Champions of Illusion, will be published by 大眾科學/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More by Stephen L. Mackni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