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爾納的夢想

儒勒·凡爾納光學幻覺的事實與虛構

儒勒·凡爾納的阿爾及利亞。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月是儒勒·凡爾納誕辰 190 週年紀念,他的生日是 1828 年 2 月 8 日。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他不僅創作了諸如《從地球到月球》和《海底兩萬裡》等經典冒險小說,還影響了超現實主義運動和蒸汽朋克美學,並啟發了包括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海洋學家雅克·伊夫·庫斯托和南極探險家歐內斯特·亨利·沙克爾頓爵士等人物。

凡爾納經久不衰的廣泛文化遺產的一個原因是,他竭盡全力地瞭解他那個時代的技術前沿,將他的小說紮根於當代科學研究中。事實上,凡爾納的科學研究不僅限於彈道學、空氣動力學或海洋生物學(他最著名的相關主題),還擴充套件到光學、感知和幻覺領域。事實上,凡爾納對視覺技巧非常感興趣,以至於將它們放在了他幾部故事的關鍵位置。至少有三部他的作品處於神經科學小說的最佳狀態:《綠光》、《基普兄弟》和《喀爾巴阡城堡》。

我們之前寫過關於“綠光”的感知和光學基礎,例如凡爾納的同名小說中的綠光。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這裡,我們討論凡爾納的《基普兄弟》和《喀爾巴阡城堡》中展示的光學幻覺的事實與虛構。

基普兄弟

在 1902 年出版的《基普兄弟》的高潮中,主人公們發現自己被不公正地指控犯有謀殺罪。技術以視網膜遺像法的形式出現,該過程包括從屍體的視網膜上檢索影像或視網膜遺像。凡爾納的同代人認為,一個人在死前看到的最後一個影像會刻在他或她的視網膜上,並且可能會在以後被檢索出來以闡明法醫學問題。這個想法並不像聽起來那麼荒謬。1876 年,生理學家弗朗茨·克里斯蒂安·博爾發現了視紫紅質,一種在光線下漂白並在黑暗中恢復的視網膜色素。不久之後,德國生理學家威廉·庫恩開發了一種方法來固定漂白的視紫紅質,並隨後從眼睛中提取影像。庫恩會將兔子——他的實驗物件——放在黑暗中幾分鐘,讓視紫紅質在它們的視網膜中積聚,然後讓動物暴露在明亮的窗戶下。然後迅速犧牲兔子,並取出它們的眼球進行處理。庫恩最成功的實驗顯示,兔子死前看到的有格子的窗戶的清晰影像印在動物的視網膜上。唉,後來的研究表明,眼視光學非常有限。該方法無法生成除簡單、高對比度圖案(例如有格子的窗戶)之外的任何影像的視網膜遺像。1880 年,對被定罪的兇手埃哈德·古斯塔夫·賴夫的處決,為實現第一個人類視網膜遺像提供了手段,但結果是模稜兩可的。據報道,沒有幸存下來的視網膜遺像類似於結束賴夫生命的斷頭臺的刀片,但這種解釋的問題在於,賴夫在刀片落下之前就被矇住了眼睛。有些人認為,視網膜遺像描繪的是賴夫爬上斷頭臺的臺階。法醫視網膜遺像法在 20 世紀頗受歡迎,但最終失寵了。與《基普兄弟》等虛構場景不同,在虛構場景中,視網膜遺像法揭示了真正的罪魁禍首,但該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未能產生確鑿可靠的證據。

庫恩的兔子視網膜遺像。左圖:沒有視網膜遺像的兔子視網膜。中間:七窗格窗戶的視網膜遺像。右圖:三個並排窗戶的視網膜遺像。來源:庫恩 1877

喀爾巴阡城堡中的幽靈

《喀爾巴阡城堡》出版於 1892 年,是一個以特蘭西瓦尼亞為背景的哥特式故事。這個故事可能啟發了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出版於 1897 年),但凡爾納和斯托克在他們各自的小說中以截然相反的方式解決了超自然事件。斯托克嗜血的食屍鬼存在於科學領域之外,而凡爾納的超凡脫俗的幽靈最終被技術完全解釋。

在凡爾納的故事中,喀爾巴阡城堡中無法解釋的事件使鄰近的村民確信魔鬼佔據了它。英雄出發進行調查,最終發現(劇透預警!),就像史酷比一樣,困擾城堡的可怕幽靈是由城堡主人部署的光學裝置製造的。

“這是一個簡單的光學幻覺(……)。透過奧爾法尼克計算出的以一定角度傾斜的玻璃,當光線照射到放在玻璃前面的肖像上時,拉斯特拉透過反射出現,就像她還活著一樣真實,並且展現了她所有的美麗。”

《喀爾巴阡城堡》中描述的產生幽靈的裝置首次在 1862 年 12 月 24 日狄更斯中篇小說的戲劇首映會上令觀眾驚歎:《鬧鬼的人和幽靈的交易》。

亨利·德克斯(一位土木工程師)和約翰·亨利·佩珀(一位化學家和科學普及者)共同努力召喚的幽靈般顯現,被認為是舞臺幻覺,被稱為“佩珀的幽靈”。它需要將演員隱藏在舞臺下方,並使用一塊傾斜的玻璃(放置在舞臺前方,觀眾看不見)將演員的反射影像投射到玻璃後面,使其看起來與舞臺上的表演者互動。

佩珀的幽靈在 19 世紀的觀眾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並且至今仍在使用,例如在迪士尼樂園的“鬧鬼的豪宅”中。凡爾納可能參加過以佩珀的幽靈為特色的戲劇演出,或者至少在創作《喀爾巴阡城堡》之前就瞭解過其背後的技術。

凡爾納的想象力使他能夠在他那個時代之前預測許多技術壯舉和發明。例子包括新聞廣播、登月和空中文字。但其他時候,他依靠的是現有的科學知識。雖然凡爾納被認為是預見了全息術和電視,但《喀爾巴阡城堡》中神秘的存在是成熟的 19 世紀技術的產物。

 

Susana Martinez-Conde is a professor of ophthalmology, neurology, and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at SUNY Downstate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in Brooklyn, N.Y. She is author of the Prisma Prize–winning Sleights of Mind, along with Stephen Macknik and Sandra Blakeslee, and of Champions of Illusion, along with Stephen Macknik.

More by Susana Martinez-Con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