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印度的艾拉瓦泰斯瓦拉神廟包含精美的淺浮雕——雕刻於至少 850 年前,儲存完好——吸引了藝術史學家和視覺科學家的注意。 這件藝術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既不是它描繪的主題,也不是它精緻的細節,而是它包含了藝術中最古老的幻覺範例之一。 它所代表的生物可以被看作是大象或公牛,是像鴨/兔或老婦/少女幻覺這樣模稜兩可的腦筋急轉彎的古老例子。
艾拉瓦泰斯瓦拉神廟的淺浮雕描繪了兩種不同動物的身體,共用一個頭。 當移除右側動物的身體和腿時,留下的生物看起來像一頭面向右側的公牛。 但是,如果移除公牛的身體和腿,剩下的就是一頭面向左側的大象。 圖片來源:Daniel Cortes, Martinez-Conde 和 Macknik 實驗室的動畫
艾拉瓦泰斯瓦拉和馬哈巴利普拉姆的模稜兩可的淺浮雕可能是流行的模稜兩可設計的早期例子,例如鴨兔圖和老婦少女圖。 圖片來源:William Ely Hill (1887–1962) Wikimedia(左); Fliegende Blätter 1892 Wikimedia(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同樣在印度,馬哈巴利普拉姆市是一處可能更古老的模稜兩可的幻覺的所在地,它雕刻在約 1300 年前的柱子上。 乍一看,描繪的似乎是母牛和小牛,但如果擋住雕刻的中心,它就變成了一對成年大象和小象的肖像。
古代藝術幻覺為我們提供了生動的例子,不僅展示了人類的創造力和工藝,還展示了我們早期靈活思維的能力——例如我們在不同視角之間來回切換的能力。 由此可見,對幻覺的迷戀可能與人類歷史一樣古老。
史前時代的欺騙性
縱觀人類歷史,藝術家們設計了許多巧妙的方法,使觀眾將平坦的壁畫感知為具有深度,或者將畫布上的簡單筆觸感知為一碗新鮮水果。 這種詭計與人類的想象力一樣古老。 有證據表明,大約 2 萬年前,用馬和野牛裝飾阿爾塔米拉洞穴牆壁和屋頂的舊石器時代藝術家利用岩石的自然凸起,為他們的描繪添加了虛幻的體積和深度。
在史前史學家鄧肯·考德威爾在豐德高姆洞穴和法國其他地點研究的舊石器時代藝術中,這種欺騙性可能更大。 在 2010 年的巖畫國際會議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考德威爾展示了許多洞穴繪畫和雕刻的例子,這些例子可以被解釋為對猛獁象或野牛的描繪。 考德威爾認為,這兩種動物形狀的物理相似性使它們成為史前藝術家在同一描繪中疊加各自影像的理想選擇。
在這張史前藝術的草圖中,野牛和猛獁象的輪廓重疊,該草圖由洞穴藝術研究員亨利·佈雷uil從豐德高姆洞穴的牆壁上覆制而來。 圖片來源:鄧肯·考德威爾
* Caldwell, Duncan. 2012. 法蘭西島首箇舊石器時代動物雕塑的鑑定:《塞戈諾勒 3 野牛》及其分支。 收錄於:讓·克洛特編輯的《世界更新世藝術》。 N° spécial de Préhistoire, Art et Sociétés,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Préhistorique Ariège-Pyrénées, LXV-LXVI, 2010-2011。 頁碼 74-75 和 CD 頁碼 419-461。 ISBN 987-2-9531148-3-6
** 參考 Daubisse 等人 1994: 12。
參考文獻:DAUBISSE P., VIDAL P., VOUVÉ J., BRUNET J. 1994. — 豐德高姆洞穴。 佩裡格:Pierre Fanlac Éditeur。 頁碼 12。
關於幻覺的最早著作
雖然我們無法瞭解舊石器時代藝術家的內心想法或動機——這使得當代對他們藝術作品的解讀不可避免地是不確定的——但有記錄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明人們數千年來已經注意到幻覺並對幻覺產生了興趣。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年)在他的《Parva Naturalia》(關於自然的簡短論文)中寫下了對感知幻覺的第一個已知描述。 亞里士多德的觀察包括空想性錯視(我們傾向於在毫無意義的視覺模式中看到人臉)、後像以及各種適應性幻覺,例如運動後效(也稱為瀑布幻覺)等現象。 他還描述了我們今天所知的“亞里士多德幻覺”現象,即如果您用兩根交叉手指的指尖觸控一個小的圓形物體(如大理石),感覺就像您觸摸了兩個物體而不是一個。
一塊小大理石放在兩根交叉的手指指尖之間,會感覺像兩塊大理石。 或者,如果您觸控鼻尖,會感覺好像您有兩個鼻子而不是一個。 圖片來源:Evan-Amos Wikimedia (CC BY-SA 3.0)
機械降神
亞歷山大的希羅,一位希臘-埃及發明家(公元 10 年 – 公元 70 年),可能是第一個設計出幻覺實際用途的人。 他最成功的發明之一,在他的著作《Pneumatica》和《Automata》中描述,是一種自動開門的方式,他在神聖的寺廟中實施了這種方式,以營造神聖干預的幻想。 這種欺騙之所以成為可能,歸功於希羅的風神管,它是蒸汽機的鼻祖。 風神管的工作原理對所有人都是秘密的,除了主持儀式的祭司。 寺廟的門似乎是應祭司的命令,在神靈的恩典下開啟的。
風神管控制著希羅神廟門的開啟,它基於一個裝滿水的容器,容器上有兩個連線的管道。 當水沸騰時,蒸汽沿著管道向下流動,並啟動繩索機構,將門拉開。 插圖由 Victor Escandell 為 Fundación “la Caixa” 博物館展覽 “Abracadabra, Ilusionismo y Ciencia” 繪製。 圖片來源:Victor Escandell
幻覺還是工程學?
希臘多立克柱式神廟中的柱子中間往往略微凸起,這是一種稱為柱身卷殺的建築特徵。 歷史學家認為,這種細微凸起的目的在於補償完美垂直柱子原本會產生的幻覺性收縮。 其理由是,實際的直線柱子看起來反而會是凹形的,就好像它們有“腰身”一樣,因此古希臘建築師將它們在中間稍微變圓,以補償這種錯覺,使它們看起來筆直。 這是一種可信的解釋(我們在高中歷史課上當然沒有質疑過),但遺憾的是,它幾乎沒有科學依據。 在 2007 年發表的一系列實驗中,視覺科學家彼得·湯普森和他在英國約克大學的同事發現,柱身卷殺本應抵消的幻覺根本不存在。 相反,柱身卷殺的一個可能原因似乎是柱子的加固:與非凸起柱子相比,具有柱身卷殺的柱子在結構上更堅固,並提供更高的強度重量比。
義大利帕埃斯圖姆的希臘雅典娜神廟(公元前 500 年)有 34 根外柱,所有這些柱子都表現出柱身卷殺。 圖片來源:彼得·湯普森
更多探索
世界上最古老的光學幻覺被發現? https://blog.nationalgeographic.org/2010/12/22/worlds-oldest-optical-illusion-found/
古代魔法:寺廟中由驚人發明創造的幻覺 https://www.theepochtimes.com/ancient-magic-the-illusions-created-in-temples-by-amazing-inventions_1123060.html
Parva Naturalia。 亞里士多德,Ross WD (Ed), 2001。牛津:克拉倫登出版社。
關於運動後效方向的 古代歷史 。 Verstraten FA, 1996。 Perception 25(10):1177-87。
柱身卷殺的起源:幻覺、美學還是工程學? Thompson P, Papadopoulou G, Vassiliou E, 2007。 Spat Vis. 20(6):53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