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通常來說,把杯子看作是半滿的是一件好事。生活中的樂觀主義與心理和身體健康、事業成功以及浪漫的滿足感有關——即使我們對風險和回報的看法與現實有相當大的偏差。事實上,缺乏樂觀情緒可能預示著精神疾病:一些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比非抑鬱症患者更現實地判斷自己的處境——這種現象被稱為“抑鬱性現實主義”。
硬幣的另一面,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是所謂的“積極錯覺”的一個例子,它透過一點(通常是)無害的自我欺騙來增強我們的幸福感。當我們的過於樂觀的誤判妨礙我們的安全時,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一個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的人對其在沒有治療干預的情況下生存的機會感到不合理地樂觀,他們可能不會尋求醫療治療。同樣,低估感染風險的人可能不會在面對潛在的嚴重疾病暴露時適當地保護自己。
在當前的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是否普遍存在?波蘭奧波萊大學和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SWPS的一組科學家著手在一個大學生樣本中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臨床醫學雜誌》上的結果顯示,研究參與者中普遍存在對感染新冠病毒機會的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Dariusz Dolinski、Barbara Dolinska、Barbara Zmaczynska-Witek、Maciej Banach和Wojciech Kulesza在圍繞波蘭首次宣佈冠狀病毒感染浪潮的三個資料收集階段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171名本科生(115名女性和56名男性)的資料,所有人都參加了這三個階段。每位參與者都回答了一份調查問卷,其中詢問:“您感染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有多大?” 以及“您班級中與您性別相同的普通學生感染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有多大?” 該研究的第一階段發生在2020年3月2日和3日。在此之前,波蘭尚未確診冠狀病毒患者,但在德國(與波蘭接壤)已報告了許多病例。3月3日,波蘭衛生部長正式宣佈,約有100名患者因疑似冠狀病毒在波蘭醫院住院,另有300人正在隔離。在宣佈時,研究團隊已經完成了研究初始階段的資料收集。第二天早上,3月4日,衛生部長在一次特別新聞釋出會上宣佈了波蘭的首例冠狀病毒病例(“0號病人”)。在這一宣佈之後,許多波蘭人 rush to acquire reserves of food, hygiene, and disinfecting products. 基於此資訊,Dolinski及其同事決定立即在3月5日和6日開展第二階段資料收集。在接下來的兩天,即3月6日和7日,波蘭報告了多起新病例,與此同時,歐洲各地死亡和發病率的報告增加,並宣佈全球104個國家發生冠狀病毒感染。因此,科學家們在3月9日和10日進行了該研究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階段。3月11日,奧波萊大學關閉,研究結束。
結果顯示,研究參與者普遍存在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並且存在統計學上顯著的性別差異。雖然在男性中在三個資料收集階段都觀察到了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但在女性中,這種樂觀主義僅限於最後兩個階段。總體而言,無論性別的研究參與者都認為自己感染的風險低於“普通學生”。這些發現可能對有關保持社交距離、居家隔離和在戶外戴口罩的規定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推測,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者可能不太遵守公共安全建議,從而導致冠狀病毒的傳播。
“我們對在 Covid-19 大流行的情況下,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仍然盛行感到 驚訝 ,”Dolinski 和 Kulesza 說。“我們的初步研究[也表明],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可能會使我們更容易感染 Covid-19,”研究人員補充說。“相比之下,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災難之後,[我們發現] 具有不切實際的悲觀主義的人更渴望和積極主動地遠離核雲。”
科學家們希望,面對冠狀病毒暴露時經歷過度樂觀情緒的人們努力追求更高的現實主義。“你和你同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相同的任何其他人一樣。你並非刀槍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