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西班牙,每個人都知道戲劇《人生如夢》(La Vida es Sueño)。這是西班牙高中生的必讀之物,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在美國很常見一樣。相似之處不止於此:佩德羅·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的戲劇創作於莎士比亞之後的一代人——兩位劇作家都探討了相似的主題。他們都試圖透過嘲諷富人來博得下層階級的青睞——使用不那麼微妙的諷刺評論來暗示統治階級的高貴血統並不一定帶來高尚的行為。兩位作者也都探討了我們所有人遲早都會問自己的關於人性的問題,例如我們的行為是命運還是自由意志的結果。但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比之前的作家做得更好的一件事是,他探索了這個具體的問題:人生如夢嗎?這個哲學難題至今仍然真實。
17世紀30年代並不是第一次有人思考什麼是真實與虛幻。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在2000多年前就奠定了框架。在這裡,柏拉圖提出了蘇格拉底以下的思想實驗:如果你是一個囚犯,在洞穴中被鎖鏈鎖著長大,你唯一看到的是一系列投射到對面牆壁上的影子戲——由隱藏的木偶師在火堆前操縱他們的木偶表演——那麼,對你來說,影子木偶就是現實。你怎麼能知道其他任何事情呢?這條花園小徑不可避免地引向一個結論,即我們所有人都是洞穴中的囚犯,儘管我們的洞穴是由血肉之軀(我們的頭骨)構成的。由此可見,我們的感官系統對現實的感知非常糟糕,以至於我們的體驗甚至不如投射到牆上的貧乏影子。奇妙的是,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一切都是非常真實的。科學家們已經一遍又一遍地證明,我們的感官系統向我們的意識提供的關於世界的資訊,總的來說,是非常不準確的。相反,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現實中,這個虛擬現實只是不完美地基於世界的物理現實。研究幻覺的全部意義不在於它們是視覺系統犯下的可愛的小錯誤,而在於它們是我們確定大腦如何在我們的思想洞穴中創造我們所生活的現實的唯一途徑。
對於以前可能沒有考慮過這些想法,因此認為他們的大腦不會受到幻覺影響的讀者來說,這可能有點難以接受;他們可能仍然天真地認為他們準確地感知物理現實。請允許我用一個關於幻覺感知如何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例子來糾正這種不可能的想法。考慮一位專業攝影師。這是一個人的工作是透過相機的鏡頭捕捉來自世界的影像,以供後人儲存。當然,選擇何時何地以及從什麼角度拍攝是一門藝術,這方面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但是在考慮構圖之後,他們工作的物理現實是將鏡頭對準場景並按下按鈕。對嗎?等一下,沒那麼快。他們還需要考慮他們的裝置與光的物理互動方式。他們必須考慮膠捲的速度(或相機中感光裝置的相應屬性),從而考慮場景中的光量。否則,影像將無法正確捕捉。因此,在非常真實的意義上,攝影師是一位專業的光測量員,他在指向和拍攝之前設定相機上的光圈(光圈)。幸運的是,攝影師配備了宇宙中最先進的成像裝置:人眼。這意味著他們只需看看場景,就能立即知道有多少光子從表面反射出來,從而設定相機的感光度,對嗎?錯了。人類幾乎無法準確確定場景中的光量。這就是為什麼你見過的每一位專業攝影師都在口袋裡裝著一個價值50美元的測光表,並經常使用它。因為這個廉價的物理裝置比他們無價的視覺器官要準確得多,無論他們接受過多少專業訓練。當涉及到測量場景中的光子量時,你的視覺系統很糟糕。如果它不能準確地測量像場景中的光量這樣基本的東西,那麼可以公平地得出結論,我們視覺感知中的資訊很少是準確的。你可以將這個想法推廣到生活中任何不合理的事情上。例如,如果你的眼睛在測量物體尺寸方面如此出色,為什麼還存在尺子呢?你是想告訴我,一個能看到人類頭髮寬度的裝置需要一根塗有油漆的棍子來告訴你一個物體是10釐米還是11釐米寬嗎?是的,情況正是如此,因為我們的視覺非常精確,但非常不準確。我們將一切都視為大量的差異和對比,並且我們使用神經猜測和演算法來導航世界,而不是物理測量。你的視覺系統是一個裝滿技巧的袋子,它既使用幻覺,又繞過幻覺,來幫助你生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將這個主題帶入了夢境的領域。我將簡要概括一下在紐約市東村艾倫·斯圖爾特劇院(Ellen Stewart Theatre)於2月27日th之前上演的兩部戲劇之一(《卡爾德隆的兩個夢境》,由魔術劇院公司演出),(https://web.ovationtix.com/trs/cal/42)。波蘭國王巴西利奧的妻子在分娩時去世,他從星象(命運!)中得知,他的新生兒子長大後將成為他王國的禍害。因此,巴西利奧將這個名叫西吉斯蒙多的男孩鎖在一個塔樓裡,嚴加看管,他在那裡長大成人,卻不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波蘭王子。但巴西利奧想相信星象可能是錯誤的。也許王子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自由意志!),最終被釋放。但巴西利奧必須首先測試西吉斯蒙多,看看他是否真的對王國構成威脅。因此,他讓人給王子服用了麻醉劑,並將他安置在宮殿裡,以便當他醒來時,僕人們都會告訴他,他是波蘭的統治者。他們都會看看西吉斯蒙多在受控的實驗條件下表現得像王子還是野獸。西吉斯蒙多未能透過測試。幾分鐘之內,他勃然大怒,將一位珍貴的僕人從窗戶扔了出去殺死了。國王心碎了,讓人再次給西吉斯蒙多服用了麻醉劑,並把他放回了塔樓。悲劇隨之而來,但現在的關鍵是,西吉斯蒙多在監獄裡醒來後,他的看守告訴他,整個宮殿事件都不是真實發生的;那只是一場夢。問題是,西吉斯蒙多怎麼知道有什麼不同呢?
的確,我們任何人又怎麼知道有什麼不同呢?也許你現在正在夢見這篇文章。也許你一生都只是一場夢。你怎麼知道呢?《人生如夢》的結尾是西吉斯蒙多恢復了他作為波蘭王位繼承人的地位,現在他是一位孝順的兒子,對待他的父親國王,也是一位仁慈的主人,對待他的僕人。但是,當西吉斯蒙多考慮到他新獲得的財富,而劇院觀眾爆發出掌聲時,他似乎並不那麼確定自己可能不會醒來,仍然是一個終身囚犯,在他偏遠的塔樓裡感到困惑和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