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反向透視

反向透視最奇特的效應之一是影像似乎會隨著你的移動而跟隨你。 就好像,當你觀察它們時,圖片也在注視著你。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John Kubie 是一位神經科學家,也是我在紐約州立大學下城醫療中心布魯克林分校的同事。他記錄海馬體神經元的活動——海馬體是大腦的一部分,也是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焦點,該獎項授予了 John O’Keefe 以及 May-Britt 和 Edvard Moser。Kubie 深入思考各種神經科學,併為神經科學學會撰寫部落格他提出了一個想法,解釋如何解讀被稱為空心面具的經典錯覺。 這是 Thomas Papathomas 提供的這個錯覺的例子,他在 2008 年年度最佳錯覺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空心面具是基於反向透視的一大類錯覺的特例——反向透視是指物體或場景的 3D 表示,其中影像中離觀看者最近的部分看起來最遠。

標準的線性透視由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和藝術家發展而來,他們確定物體被感知到的大小和細節與它們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物體各個邊緣之間的角度,在視網膜上投射的影像內,會隨著物體大小或距離而變化。 假設你走在一條新的郊區住宅區街道上,那裡的所有房屋都是彼此的複製品。 離你最近的房子和半英里外的房子在你的視網膜上大小不同,但你的大腦正確地得出結論,它們的大小相同。 藝術家們充分利用這種大腦機制,做出瘋狂的錯覺事情,例如在扁平的畫布上塗上顏料,使其看起來像郊區中相隔半英里的兩棟大小相同的房屋,儘管事實上,在繪畫中,看起來較小較遠的房屋實際上更小。

反向透視使這些惡作劇更進一步,以破壞你的大腦對外部世界的模型。 這裡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反向透視畫家——Patrick Hughes——描述他的藝術與其他型別的透視的關係

反向透視最奇特的效應之一是影像似乎會隨著你的移動而跟隨你。 就好像,當你觀察它們時,圖片也在注視著你。 Kubie 意識到,在空心面具錯覺的情況下,這一定與觀看者如何跟蹤鼻子相對於面部其餘部分的透視有關。 正如下面的圖表所示,在正常透視中,當你從直接面對面部移動到任一側時,鼻子會越來越多地遮擋面部,而對於空心面具錯覺,當你從直接面對影像移動時,鼻子不會遮擋面部的任何部分。 大腦的解釋是,面部會隨著你的移動而跟隨你。 真可怕!

Stephen L. Macknik is a professor of opthalmology, neurology, and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at 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 in Brooklyn, N.Y. Along with Susana Martinez-Conde and Sandra Blakeslee, he is author of the Prisma Prize-winning Sleights of Mind. Their forthcoming book, Champions of Illusion, will be published by 大眾科學/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More by Stephen L. Mackni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