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位於黃石國家公園地區的 標本嶺和紫水晶山 的化石森林非常奇特,因為許多儲存完好的樹木仍然直立。
地質學家、人類學家和藝術家 威廉·H·霍姆斯博士 是第一位研究紫水晶山露頭的博物學家,並於 1878 年發表了他的觀察結果
“當我們沿著蜿蜒在平坦河床 [拉馬爾河] 上的小路騎行時,我們只需將注意力轉向右手邊的懸崖,就會發現無數古代森林的漂白樹幹。在山坡較陡峭的中部,成排直立的樹幹像廢墟寺廟的柱子一樣突出在巖架上。在更緩和的下坡處,但仍然太陡峭而無法支撐植被(除了一些松樹外),石化樹幹幾乎覆蓋了地面,我們最初以為是最近森林的破碎殘骸。”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
圖 1. 霍姆斯於 1879 年左右繪製的紫水晶山露頭鉛筆畫,國家檔案館(公共領域影像)。
圖 2. 在標本嶺陡峭山坡上的化石森林中,兩棵儲存完好的 aldersoni 柱木化石樹幹標本,因基底角礫岩的侵蝕而暴露出來,樹樁和樹根牢固地嵌入其中。附近的一個石柱,顯示了角礫岩的特徵及其沉積方式。約 1890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圖集 30,《美國地質調查局照片庫》。
霍姆斯在研究露頭時意識到,石化樹樁分佈在不同的層位(今天已識別出五十多個層位),並嵌入在火山灰、泥石流和角礫岩中。這些沉積物也為木材儲存完好的結構提供瞭解釋:來自火山岩的二氧化矽被滲透的地下水溶解,並緩慢地取代了木材的有機成分。
直立的位置和儲存完好的樹根證明,這些樹木是在火山爆發期間原位嵌入沉積物中的,可能被火山灰、泥岩、角礫岩和礫岩覆蓋。還有一些沉積物被河流改造的證據,因為許多樹木紮根於凝灰質砂岩(被解釋為古土壤)和被河流搬運磨圓的卵石礫岩中。
圖 3. 霍姆斯想象的紫水晶山示意剖面圖,發表於《黃石國家公園火山第三紀地層化石森林》。美國地質和地理調查局公報第 5 卷。(1),1879-1880 年。
一個現代的例子,可能類似於石化森林形成的環境,是 1980 年 5 月聖海倫斯火山爆發後 所見的景觀(正如 KAROWE & JEFFERSON 1987 的這篇論文所強調的那樣)。最初猛烈的噴發摧毀了火山周圍大片森林,留下被 火山碎屑流 和泥石流掩埋的樹樁。
今天,30 多年後,火山爆發的影響仍然可見,即使新的樹木已經開始在被破壞的地區定居。隨後的研究表明,聖海倫斯火山在過去 10000 年中經歷了多次噴發。森林被反覆摧毀,貧瘠的土地被自然界反覆征服。
同樣在黃石公園,被埋藏的森林被摧毀,掩埋在火山沉積物中,新形成的景觀再次被新的森林佔領。霍姆斯和其他地質學家只能推測過去發生過多少次這種情況
“化石樹幹中代表的松樹型別需要 200 或 300 年才能成熟,而紅杉可能需要 500 到 1,000 年。已經發現了十二個或更多的森林層位。將這個數字乘以樹木的最小年齡(200 年),我們將得到 2,400 年,將其乘以紅杉的最大年齡(1,000 年),我們將得到 12,000 年,這可能是這些森林繁榮的時期。真相可能介於這兩種極端之間。”
(KNOWLTON 1921)
參考文獻
COFFIN, H.G. (1976): 黃石石化森林中樹木的定向。 古生物學雜誌。第 50 卷第 3 期:539-543
KNOWLTON, F.H. (1921): 黃石國家公園的化石森林。 美國地質調查局專論 32: 65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