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我到達山頂時,已近中午。我坐在俯瞰冰海的岩石上坐了一會兒。薄霧籠罩著冰海和周圍的山脈。不久,一陣微風吹散了雲霧,我便走下了冰川……[]……我之前悲傷的心,現在充滿了喜悅;我驚呼——“遊蕩的靈魂們,如果你們真的在遊蕩,而不是安息在你們狹小的床榻上,請允許我享受這淡淡的幸福,或者帶走我,作為你們的同伴,遠離人生的歡樂。””
瑪麗·W·雪萊,《弗蘭肯斯坦》,第十章 (1813)
這是一次快速而孤獨的死亡,一位45歲的男子背部中箭,在幾分鐘內失血過多而死。屍體被遺留在謀殺現場——也許襲擊者認為食腐動物和時間會抹去所有證據——但在海拔3200米的寒冷乾燥氣候中,屍體開始脫水,大型食腐動物沒有冒險進入這片荒涼的區域,只有一些蒼蠅能夠在屍體上產卵,但它們無法破壞屍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接下來的冬天,積雪在屍體所在的溝壑中積聚,在隨後的幾十年和幾個世紀裡,積雪緩慢地變成了冰,保護並儲存了這具遺骸。
圖1和圖2。 這張照片中間的一小片雪地再次覆蓋了“奧茨”的屍體被發現的溝壑,為了慶祝這一發現,一座紀念碑紀念了這一事件。
時間流逝——先是幾十年,然後是幾個世紀,甚至是幾千年。1991年9月19日——20年前——兩位德國遊客,赫爾穆特和埃裡卡·西蒙,在經歷了一段顯著的消融期後,在晴朗的天氣和撒哈拉沙漠塵埃沉積在冰川冰上(吸收了大部分太陽輻射)的幫助下,意外地發現了從西米勞恩小屋(厄茨塔爾山脈蒂羅爾阿爾卑斯山)附近的冰中露出的屍體。
這具史前木乃伊化的屍體——很快就以“冰人奧茨”的名字聞名於世——連同其獨特的文物組合,為研究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的銅器時代文化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但屍體和文物也為了解歐洲全新世鮮為人知的溫暖時期冰川的情況提供了見解。這個階段實際上沒有冰川沉積物的記錄,因為冰川沉積物被後來的冰川推進所侵蝕,只能透過替代資料來識別,例如花粉圖的變化或有機物質的放射性年代。
在大約18000年前的末次冰期最大值期間,整個厄茨塔爾阿爾卑斯山地區幾乎完全被冰雪覆蓋,只有狹窄陡峭的刃脊和角峰從冰海中突出出來。在西米勞恩小屋地區,高度在3060米至3400米之間變化的清晰界線將最上層的凍裂山脊與下部被冰川侵蝕磨平的山坡分隔開。這條界線在區域性也可以被識別為明顯風化線,它分隔了不同的氧化紅色表面(基岩由富鐵片麻岩和片岩組成)。
第二條界線的標誌是地衣直徑(從上方100毫米到下方40毫米)和密度的突變。透過地衣測年法進行的年代測定將這些冰川歸因於小冰期(LIA,大約在1600-1850年),這通常與全新世冰川的最大擴張期相對應。
木乃伊本身透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測定為距今4500+-30年和4580+-30年,這對應於校準後的年齡為距今5300-5050年。屍體相對突然地埋葬在或多或少永久性的冰雪覆蓋之下,表明發生了顯著的氣候變化,這導致全新世後半期新冰期開始時冰川擴張。
這種推斷的冰川變化也得到了在海拔3000米至3215米之間的窪地中發現的一些土壤層位的支援,這些土壤層位的年代測定為距今5615+-55年(校準後為距今6450-6300年)和距今3885+-60年(校準後為距今4416-4158年)。類似的近期土壤至少需要5到12個世紀才能發育形成,這表明該地點的氣候條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相對有利於生物和化學活動,直到氣溫相對快速下降。
冰人及其遺址表明,在距今9000年至5000年之間,山地冰川比全新世後半期要小。大約在距今6400年以及之後的幾個世紀裡,無冰的外圍帶允許有機物質的積累和相對較厚土壤的發育。大約在距今5300年至5050年之間,發生了快速的氣候變化,產生了持續的冰雪覆蓋和冰川的擴張,這儲存了屍體,直到冰川再次開始退縮。
近期冰川的退縮仍在繼續,1970年,揭露木乃伊的冰川是更大的尼德約赫冰川的一部分,尼德約赫冰川是一個複合阿爾卑斯冰川,向北下降到尼德山谷,但僅在過去5年中,該冰川就縮短了60-100米。
圖3。 “西米勞恩峰”作為最高峰(3597米),擁有兩條主要冰川,“西米勞恩”在前臺,“尼德約赫”在後臺。直到大約1970年,這些冰川才合併,但近幾年冰川的退縮非常明顯。
圖4。 青銅時代木乃伊在厄茨塔爾阿爾卑斯山的位置(黑色圓圈)。藍色區域代表2003年的冰川,紅線代表小冰期(約1600-1850年)的冰川,藍色、綠色和黃色代表更新世-全新世過渡期的主要冰川階段。
冰人的文物也為了解奧茨的生活環境提供了見解。這是一個以生物多樣性豐富為特徵的環境,他可以使用,實際上也使用了他生活空間中發現的各種各樣的植物。
斧柄和長弓都是在屍體附近發現的,由紅豆杉(Taxus baccata)製成,紅豆杉是一種堅韌而富有彈性的木材。箭筒由山羊皮製成,並用榛樹(Corylus avellana)的彈性木材加固。14支箭由莢蒾(Viburnum lantana)的硬木製成。其中一支箭被修復過,前端用山茱萸木(Cornus)修復。匕首柄也由一塊梣木(Fraxinus excelsior)的硬木製成。匕首鞘是用椴樹皮(Tilia)編結而成。他還攜帶了兩個用樺樹皮(Betula)製成的容器,其中一個容器中發現了用挪威楓樹(Acer platanoides)葉子包裹的木炭碎片。
從木炭殘骸中可以鑑定出幾種木材種類,可能是雲杉(Picea/Larix型別)、松樹(Pinus mugo型別)、綠榿木(Alnus viridis)、一些薔薇亞科植物,可能是唐棣(cf. Amelanchier ovalis)、矮柳(Salix reticulata型別)和榆樹(Ulmus)。
一種揹包是用一根彎成U形的粗榛樹枝(Corylus avellana)和兩根粗加工的落葉松木條(Larix decidua)製成的。
與冰人一起發現的大多數木材種類生長在山地地區(山谷底部至海拔1800米),儘管也代表了一些亞高山(海拔1800-2500米)和高山(海拔2500米以上)針葉樹種。它們的生態需求指向喜溫的夏櫟-槲櫟混交林群落(Quercetalia pubescenti-petreae)和山地雲杉林(Piceetum montanum)之間的過渡帶。挪威楓樹(A. platanoides)、歐洲紅豆杉(T. baccata)、梣樹(Fraxinus sp.)、椴樹(Tilia sp.)和榆樹(Ulmus sp.)可以推斷出一個潮溼的棲息地,土壤富含礦物質、排水良好,冬季氣候溫和。
所有這些都類似於今天在南蒂羅爾州下施納爾斯塔爾和文施高山谷斜坡和峽谷的林地中發現的條件,據推測他住在那裡。
因此,植物學證據似乎證實了與工業化前條件相當的氣候,並暗示冰川範圍與近期過去相似,即使不是略小。這對重建過去和現代氣候和冰川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並且可以為當前關於氣候變化的討論做出貢獻。
圖5。 根據MAISCH(2000年)、PATZELT等人(1996年)和PATZELT(2000年)的說法,歐洲阿爾卑斯山全新世的簡化細分和冰川變化。全新世的前半葉以冰川普遍處於低位為特徵。冰人死於冰川推進期(Rotmoos II),此後冰川顯示出接近1850年高位的微小變化。
參考文獻
BARONI, C. & OROMBELLI, G. (1996): 簡短論文 - 阿爾卑斯“冰人”與全新世氣候變化。《第四紀研究》46: 78-83
MAGNY, M. & HAAS, J.N. (2004): 快速通訊 - 阿爾卑斯冰人時期大約在距今5300年的重大廣泛氣候變化。《第四紀科學雜誌》19(5): 423-430
MAISCH, M. (2000): 瑞士阿爾卑斯山氣候變化的長期訊號:自小冰期結束以來的冰川退縮和未來的冰川消融情景。《地理. 物理. 動態. 第四紀》23: 139-151
OEGGL, K. (2009): 蒂羅爾冰人對中歐考古植物學的意義。《植物歷史與考古植物學》18:1-11
PATZELT, G.; BORTENSCHLAGER, S. & POSCHER, G. (1996): A1遊覽 - 蒂羅爾:厄茨塔爾-因塔爾。《DEUQUA-Tagung Gmunden/Oberösterreich 1996年9月14-16日遊覽指南》: 23
PATZELT, G. (2000): 阿爾卑斯山全新世的自然和人為環境變化。《生態委員會圓桌會議,第18卷,末次冰期以來環境發展》: 1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