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威廉·史密斯
從未見過球石
但使用宏觀化石資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他整理了所有英國地層” 一首獻給 W. 史密斯的匿名 克萊裡休詩
威廉·史密斯,生於 1769 年 3 月 23 日,在他的“地層 - 透過有組織化石識別”(1816 年)中,將“動物群演替原理”引入了地層學。在史密斯之前的地質圖僅根據無機特性(如化學成分或顏色)繪製和編目岩石。這種分類非常 侷限且令人困惑。史密斯發現並應用了一種分類方案,幾乎可以毫無疑問地識別出相同年齡的沉積岩。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化石,將其作為偉大的珍品,不遺餘力地收集,小心翼翼地珍藏,花費巨資,並以與孩子們展示和欣賞他們的玩具木馬一樣多的樂趣來展示和欣賞它們,因為它很漂亮;成千上萬的人這樣做,他們從未關注過大自然安排這些奇異產物的奇妙秩序和規律性,併為每個類別分配其獨特的地層。”
威廉·史密斯 (1796)
利用這一原理,他編制了歷史上最早的“真正”地質圖之一,這對於追蹤工業革命時期非常有價值的煤層也很有用。
地圖 1。 威廉·史密斯的“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層圖...”(公共領域影像)。顏色基於所繪製岩石的顏色,煤炭適當地顯示為黑色。然而,史密斯使用特徵性的化石組合來進一步細分外觀相似的岩石 - 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工具來顯示地下的地層順序。
參考文獻
溫切斯特,W. (2001):改變世界的地圖:威廉·史密斯與現代地質學的誕生。紐約:哈珀柯林斯: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