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2004年12月26日當地時間7:58:53,蘇門答臘島(印度尼西亞)發生強烈地震。 這次震級為9.1-9.3級的地震持續了異常長的時間,達8-10分鐘,並使估計長達1600公里的海底段錯位了15米。 該段海底上方的水柱首先被向上推起,然後產生了一系列向相反方向傳播的四波海浪。
影片 1. 印度洋海嘯可能是現代歷史上記錄最完善的自然災害之一。《海嘯:鏡頭下的災難》是一部於2009年製作的電視紀錄片,使用了原始鏡頭(建議觀眾酌情觀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地震發生十五分鐘後,第一波海嘯襲擊了蘇門答臘海岸。 來自泰國的影片顯示,海平面首先下降,大片海岸甚至礁石露出水面。 然後突然一個巨大的單波浪襲來,隨後是速度更快、更大的波浪。
海嘯在整個印度洋傳播了 8 個小時,給印度尼西亞、泰國、斯里蘭卡、印度、索馬利亞、肯亞、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的海岸帶來了破壞和死亡,並幾乎完全淹沒了印度洋中的較小島嶼。
2004 年聖誕節的海嘯造成超過 23 萬人死亡,受傷人數更多。
一年前,在 2003 年 12 月 26 日的早晨,伊朗克爾曼省的巴姆市遭受了持續十二秒的 6.5 級地震襲擊。 地震摧毀了在薩法維王朝統治時期(1501-1736 年)建造的宏偉的巴姆城堡。 城堡像城市中的許多其他建築物一樣,是用粘土和稻草磚建造的。 即使在中等強度的地震中,這種型別的建築結構也非常不穩定。 僅僅在幾秒鐘內,巴姆 80% 的建築物倒塌,超過 26,000 人死亡,120,000 人失去了家園。
參考書目
BARBER, A.J.; CROW, M.J. & MILSOM, J.S. 編輯. (2005): 蘇門答臘島 - 地質、資源和構造演化。《地質學會回憶錄》第 31 號:304
BRYANT, E. (2008): 海嘯 - 被低估的危險。 第二版 施普林格出版社: 338
KOZAK, J. & CERMAK, V. (2010): 自然災害圖解歷史。 施普林格出版社: 203
MANAFPOUR, A.R. (2004): 2003 年 12 月 26 日伊朗巴姆地震 - 現場調查報告。《Halcrow-EEFIT 報告》: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