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天,地質學家查爾斯·達爾文並不以偉大的怪物獵人而聞名,儘管一些維多利亞時代的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但在討論了地質學家如何試圖捕捉“尼斯”之後,現在是時候去尋找“大腳怪”了。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怪物著迷——這個詞既指神話中的生物,也指具有怪誕解剖畸形的真實動物或人類。在18和19世紀,這種“自然界的怪胎”是每個受人尊敬的自然收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學家們毫不猶豫地將嚴肅的觀察與對這些怪物的仔細描述混合在一起。
英國博物學家羅伯特·普洛特(1640-1696)在他的《牛津郡自然史》(1792)中將這種理念總結如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將首先考慮自然事物,如她從一開始就保留的,或者在她通常的過程中自由產生的;如動物、植物和世界的普遍佈置。其次,她的奢侈和缺陷,是由物質的豐富或障礙的頑固引起的,如在怪物中。最後,如她被人工操作限制、強迫、塑造或決定。”
因此,即使是怪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博物學家們試圖瞭解它們在自然秩序中的確切位置。
受拉馬克的可變物種思想影響的動物學家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萊爾(1772-1844)研究了“怪胎”的解剖結構(這門科學今天被稱為“畸胎學”),並認識到即使是這樣的異常現象也遵循其生物發育中的某些規律。
“怪物不是自然界的運動;它們的組織受到規則、嚴格確定的規律的約束,這些規則、這些規律與調節動物系列的規則、規律相同;簡而言之,怪物也是正常的生物;或者說,沒有怪物,自然是一個整體。”
對於聖伊萊爾來說,有出生缺陷的動物和人類,如缺少身體部位,只是動物進化更原始(可能像魚一樣)階段的重新出現。
圖1。一個典型的自然怪胎——一頭雙頭小牛,來自因斯布魯克費迪南迪恩博物館的動物標本剝製收藏。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怪物公開展覽是一項大生意。每個畸形秀最受歡迎的怪物是經典的美人魚和其他半人半動物的生物。然而,達爾文的漸進進化模型揭露了這些標本的真實面目——科學上不可能存在的嵌合體。
圖2。“畸形狂熱”,1847年發表在《笨拙》雜誌上的一幅漫畫,嘲笑倫敦畸形秀中人們普遍的興趣(公共領域圖片)。
達爾文字人起初認為物種的不連續形成是可能的,並認識到有出生缺陷的個體可能與常見的原型顯著不同。然而,正如達爾文在《馴養狀態下的動物和植物變異》中指出的那樣,畸形秀中展示的物種的畸形變異也是最不適合生存的。因此,他最終傾向於在解剖結構上的微小變化,以提供自然選擇和進化所必需的變異。
即使達爾文“殺死”了一些怪物,與此同時,他也創造了新的怪物。由於達爾文的共同祖先理論指出人類和其他猿類擁有共同的祖先,猿人生物作為“缺失的環節”的想法,這個術語被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推廣,並基於對進化的扭曲觀點,即“自然階梯”,變得非常流行。很快,如果展覽中沒有大型猿類、猴子或真正的“野蠻人”(殖民地的人們被這樣看待),畸形秀就不被認為是完整的。
圖3。“它是什麼?”,美國博物館1860年3月自然歷史展覽的廣告,注意註釋“它是人類的低等階層嗎?還是猴子的更高發展?還是兩者結合?”(公共領域圖片)。
今天,不正確的“猿人”觀念仍然存在。對於嚴肅的研究人員來說,大腳怪的目擊事件實際上是罕見的與巨猿倖存標本的相遇——一種僅從化石碎片中瞭解到的猩猩親戚。對於外行人來說,薩斯喀徹溫和奧蘭潘德克是人類早期進化階段的後代,這是由現代人類和現代猿類的一部分組成的經典嵌合體——儘管達爾文已經說過過渡形式不一定與現代動物相似。
參考書目
ASMA, S.T. (2001): Stuffed Animals and Pickled Heads. The Culture and Evolution of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19
BLUMBERG, M.S. (2009): Freaks of Nature. What anomalies tell us about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41
BONDESON, J. (1999): The Feejee Mermaid and other Essays in Natural and Unnatural Histor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315
DA COSTA, P.F. (2000): The understanding of monsters at the Royal Societ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Endeavour Vol. 24(1): 34-39
DELISLE, R. G. (2012): Welcome to the twilight Zone: a forgotten early phase of human evolutionary studies. Endeavour Vol. 36(2): 55-64
GOODALL, (2005): Performance and Evolution in the Age of Darwin. Out of the Natural Order. Routledge edition: 288
REGAL, B. (2009): Entering dubious realms: Grover Krantz, science, and Sasquatch. Ann. Sci. Vol.66(1): 83-102
REGAL, B. (2011): Searching for Sasquatch - Crackpots, Eggheads, and Cryptozoology. Palgrave Macmillian Publisher: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