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人人都聽說過朱鷺,這種鳥是古埃及人宗教崇拜的物件;他們將其飼養在寺廟內部,允許它們在城市中自由自在地遊蕩,即使是無意中殺死它們的人也會被處以死刑;他們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小心翼翼地將它們製成木乃伊。”
“古埃及人稱為朱鷺的鳥類的描述”,居維葉 1831
拿破崙在埃及(1798-1801)對抗大英帝國的戰爭不僅是一場軍事行動,也是一項科學任務,法國傑出的歷史學家和博物學家,如生物學家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萊爾(1722-1844)或礦物學家代奧達·格拉泰·德·多洛米厄(1750-1801)都隨軍出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延續。
從這次遠征中,一隻木乃伊鳥被送回巴黎,這對於傑出的動物學家喬治·利奧波德·克雷蒂安·弗雷德里克·達戈貝爾,居維葉男爵(1769年-1832年5月13日)來說是一個非常感興趣的標本。根據歷史記載,例如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484-425)的記載,埃及藝術中的描繪以及回收的遺骸,居維葉在1800年認識到之前將這種鳥歸類為“Tantalus ibis”,一種鸛是錯誤的。他將其歸為“朱鷺屬”(Threskiornithinae),並將其命名為“Numenius ibis”,與現代的埃及聖䴉Threskiornis aethiopicus類似,甚至相同。
圖1. 古埃及神聖的朱鷺的骨骼,在埃及墓穴中作為木乃伊發現,來自居維葉180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居維葉認為這種鳥與現代朱鷺物種相同。當時的另一位博物學家不同意,認為這是動物在漫長時間內逐漸轉變或進化的證據(影像屬於公有領域,來自胡尼弗紙莎草紙的第一張智慧托特的影像——《亡靈書》,大英博物館,影像屬於公有領域)。
在1801年法國戰敗後,聖伊萊爾返回巴黎,帶回了大量的收藏品和各種木乃伊動物。法國博物學家伯納德-日耳曼-艾蒂安·德·拉維爾-蘇爾-伊隆,拉塞佩德伯爵(1756-1825)在1802年發表了一份關於收集到的木乃伊的詳細報告,由居維葉和讓-巴蒂斯特·拉馬克(1744-1829)協助,他認為儲存下來的標本對於檢驗動物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我們今天會說演化)這一假設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希望知道物種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其形態……[...]……這個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對於地球的歷史至關重要。”
(所有引語均來自“教授的報告”,1802年)
拉塞佩德在這份報告中討論了當時流行的兩種主要的——而且是對立的——古生物學變化觀點和地質時間:居維葉提出的突然災變論或拉馬克提出的逐漸變化論。作為博物學家,他假設3000年,即木乃伊遺體的估計年齡,足以觀察到動物解剖結構和形態的所謂變化。
“因此,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按三個系列排列,今天的動物、這些已經如此古老的動物,以及最後那些起源遠得多的動物,它們隱藏在我們地球可怕的災難所延伸的山脈中密封更好的墳墓裡,這將會很有趣。”
不幸的是,對於拉馬克來說,拉塞佩德的最終結論似乎很明確
“[...]...這些動物與今天的動物完全相似。”
根據這些結果,拉馬克關於物種隨時間推移緩慢變異的假設被居維葉以及後來的法國科學界所拒絕。直到近50年後,一位英國博物學家才會再次重燃關於地球年齡和物種進化的辯論...
參考文獻
RUDWICK, M.J.S. (1997): 喬治·居維葉,化石骨骼和地質災變——主要文字的新翻譯與解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芝加哥和倫敦: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