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 年 8 月 27 日:喀拉喀托火山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然而,關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危機期間實際情況的最重要證據,也許來自在爪哇和蘇門答臘之間航行的船隻上的目擊者,或者那些當時在巽他海峽東部或西部入口附近的人。然而,從更遠的地方也獲得了有價值的佐證或補充證據,我們對此要感謝在此期間透過東部海域的船隻的船長或乘客。在 8 月 26 日晚上和 27 日清晨火山爆發最劇烈的時候,似乎只有三艘歐洲船隻實際在巽他海峽內,並倖免於難,因此船上的人可以講述他們所目睹的事情。”(SYMONS 1888,第 15 頁)

圖 1. 1883 年 8 月 27 日上午的航線和位置(來自維基百科的地形圖,根據 SYMONS 1888 修改)。

當巴達維亞汽船“Gouverneur-General Loudon”號在T.H. 林德曼船長的指揮下,於 1883 年 8 月 26 日當地時間約 14:00 接近安耶(爪哇)港口時,注意到第一次爆炸來自火山島喀拉喀託。一股白色的雲從火山升起,海平面以不規則的模式上升和下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圖 2. “1883 年 5 月 27 日星期日拍攝的照片,顯示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早期階段的景象”,根據 SYMONS 1888。

安耶市很快被一層白色到深色的雲層覆蓋,遮擋了陽光並導致黑暗。14:45,“Loudon”號離開安耶,繼續前往蘇門答臘的直落勿洞

林德曼船長試圖儘可能地保持在爆炸島嶼的東邊,以避開火山灰和浮石雨

“8 月 27 日星期一。發現我們到達當晚午夜時分仍然沒有船隻從岸邊駛來,並且由於天氣現在平靜得多,我派大副帶著六名船員乘坐小艇去查明原因。

大約凌晨 1 點,他返回,並表示由於水流湍急和海浪洶湧,無法登陸;碼頭岸墩也部分浸在水下。靠近碼頭岸墩停泊的政府汽船 Berouw 號向返回船上的大副喊話,船上的人員隨後向他表示,任何地方都無法登陸,並且一艘從岸邊駛出的小艇已經失事。

到星期日晚上 6 點,已經開始起風暴,並且風暴天氣伴隨著一股繞圈旋轉的水流(顯然是一種漩渦)。當大副回到船上後,我們決定等到天亮再採取進一步措施;然而,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將船向外駛出幾個船身長度,因為似乎正在靠近我們的船鐘的聲音使我們懷疑該船一定是漂流了,因此為了避免碰撞,我們重新拋錨在九英尋處,錨鏈伸出船首導纜孔三十英尋。

我們保持了通常的海上值班,之後再也沒有聽到鐘聲。天亮時,我們認為派小艇上岸仍然很危險;我們還發現一艘稅務緝私艇與停泊在錨地的帆船相撞,Berouw 號擱淺了。然而,由於強風和水流,我們不敢派小艇去救援。

大約早上 7 點,我們看到一些非常高的海浪,大概是海面隆起,從錨地向上逼近我們。這些海浪傾瀉到岸邊並流入內陸,因此我們推測住在岸邊附近的居民一定被淹死了。訊號燈塔完全被沖走,Berouw 號隨後高高地擱淺在岸邊的椰子樹叢中。稅務緝私艇也擱淺了,一些停泊在附近的當地船隻也不見了蹤影。

由於待在我們所在的地方非常危險,並且如果待在那裡也無法提供任何幫助,我們決定在蒸汽動力下前往安耶,並在那裡通報發生的事情,於早上 7:30 起錨,並沿著海灣的方向向南行駛。

上午 10 點,我們被迫在海灣 15 英尋 [27.5 米] 深的水中拋錨,因為火山灰雨不斷變得越來越濃,並且也開始下浮石雨,其中一些碎片厚達幾英寸。

空氣變得越來越暗,上午 10:30 我們完全陷入黑暗,就像在一個非常黑暗的夜晚一樣。風從西邊吹來,並開始增強,直到達到颶風的強度。因此,我們放下雙錨,並保持螺旋槳以半速緩慢轉動,以便駛過不斷突然襲擊我們的可怕巨浪,這大概是由於“海震”造成的,並使我們擔心被它們埋沒。從船頭一直到主桅杆的遮陽篷和窗簾、三個船罩以及後甲板最上面的遮陽篷瞬間被吹走。甲板上一些被捆綁的物體鬆動並被衝到船外;上層甲板和主甲板上的艙口都緊緊關閉,大部分乘客都被送到了下層。

暴風雨。

閃電擊中了主桅杆避雷針六七次,但沒有損壞。浮石雨變成了猛烈的泥雨,這場泥雨非常大,以至於在十分鐘內,泥漿堆積了半英尺深。繼續用船頭儘可能朝向大海方向航行了半小時,這時海面開始減弱,中午時分風完全停了。然而,黑暗仍然像以前一樣,泥雨也是如此。”T. H. 林德曼船長的報告,1883 年

影片 1.影片 2.Loudon號上經歷的火山灰雨和海嘯,改編自 BBC 紀錄片戲劇“喀拉喀託:末日

星期一早上,三艘船仍在巽他海峽最狹窄的部分海域上,分別是“Loudon”號,由於海面洶湧而無法到達直落勿洞,“Marie”號和“Charles Bal”號。林德曼船長決定在楠榜灣拋錨,丹麥商船“Marie”號也停了下來。

愛爾蘭商船“Charles Bal”號在W.J. 沃森船長的指揮下,為了拼命找到一條逃離黑暗雲層的出路,接近了喀拉喀託島。

“下午 2:30,注意到喀拉喀託角附近有些騷動;雲層或其他東西以極快的速度從東北角噴射出來。下午 3:30,我們聽到在我們上方和島嶼周圍傳來奇怪的聲音,就像猛烈的爆裂聲,或者以每隔幾秒的時間間隔發射重炮的聲音。

下午 4:15,喀拉喀托火山位於東北偏北,距離十英里,觀察到下午 2:30 注意到的情況再次發生,只是更加猛烈和令人震驚,無論那是什麼物質,都以驚人的速度向東北方向噴射。在我們看來,它就像傾盆大雨,並且呈現出猛烈灰色的陣風的樣子。立即縮帆至頂帆和前帆。

五點鐘,轟鳴聲持續並增強;風力中等,來自西南偏南;黑暗蔓延到天空,浮石冰雹落在我們身上,許多碎片相當大並且很溫暖。不得不蓋住天窗以保護玻璃,同時必須用靴子和防水帽保護腳和頭部。

大約六點鐘,較大的石塊停止墜落,但較小的石塊持續穩定墜落,對眼睛非常具有迷惑性,並且很快覆蓋了甲板三到四英寸厚,同時強烈的黑暗籠罩著天空、陸地和海洋。按照我們的航線航行,直到我們看到我們認為是第四點燈塔的燈光;然後讓船頂風航行,西南方向,因為我們看不清任何距離,而且我們不知道海峽中可能有什麼,夜晚是可怕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沙子和石塊墜落,上方和周圍強烈的黑暗,只有各種閃電的持續閃光和喀拉喀托火山持續的爆炸聲打破了黑暗,使我們的處境確實非常可怕。

晚上 11 點,已經從爪哇海岸駛離,風力強勁,來自西南方向,島嶼位於西北偏西,距離十一英里,變得更加可見,火鏈似乎在天空和島嶼之間升降,而在西南端,似乎有持續滾動的白色火球;風雖然強勁,但又熱又令人窒息,帶有硫磺味,並帶有燃燒的煤渣的氣味,落在我們身上的一些碎片就像鐵渣,從三十英尋深的海底取出的鉛錘也變得很溫暖。

從午夜到凌晨 4 點(27 日),風力強勁,但非常不穩定,在西南偏南和西南偏西之間,同樣的無法穿透的黑暗持續著,喀拉喀托火山的轟鳴聲不太連續,但聲音更具爆炸性,天空一會兒是強烈的黑暗,一會兒又是一片火海,桅杆頂端和橫桁佈滿了聖埃爾摩之火,一種奇特的粉紅色火焰從似乎接觸到桅杆頂端和橫桁的雲層中冒出。

早上 6 點,能夠辨認出爪哇海岸,升帆航行,早上 8 點經過第四點燈塔;升起了我們的訊號旗,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早上 8:30 經過安耶,仍然升著旗號,離得很近,可以辨認出房屋,但看不到任何動靜;事實上,在整個海峽中,我們沒有看到海上或陸地上有任何移動的東西。上午 10:15,經過 Button 島,距離半英里到四分之三英里;周圍的海面像玻璃一樣平靜,天氣看起來好多了,沒有火山灰或煤渣落下;風來自東南,風力輕微。

上午 11:15,在喀拉喀託方向發生了一次可怕的爆炸,現在距離超過三十英里。我們看到一股海浪衝向 Button 島,顯然席捲了南部,並上升到北部和東部的一半高度。我們看到這種情況重複了兩次,但舵手說他在我們看到之前看到過一次。同樣的海浪似乎也衝向了爪哇海岸。與此同時,天空迅速被雲層覆蓋;風力強勁,來自西南偏南;到上午 11:30,我們被籠罩在幾乎可以感覺到的黑暗中,與此同時,開始下起了泥漿、沙子和我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船以每小時七節的速度向東北偏北方向行駛,在三張下頂帆下航行;熄滅了舷燈,在船頭安排了兩名瞭望員,而大副和二副分別在左右舷瞭望,並安排一名人員清洗羅經玻璃上的泥漿。在天空被雲層籠罩之前,我們看到了我們北部和西北部的兩艘船隻,這大大增加了我們處境的焦慮。中午時分,黑暗非常強烈,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摸索著在甲板上行走,即使在船尾甲板上互相說話,也看不到對方。這種可怕的狀態和泥漿等的傾瀉一直持續到下午 1:30,火山的轟鳴聲和閃電令人恐懼。

到下午 2 點,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高處的橫桁,泥漿的墜落停止了。

到下午 5 點,地平線在北部和東北部顯現出來,我們看到西島位於東方和北方,剛剛可見。直到午夜,天空仍然陰暗沉重,有時會落下一些沙子,火山的轟鳴聲非常清晰,儘管在 North Watcher 的視線範圍內,並且距離它足有六十五或七十英里。如此黑暗和持續時間之長,很少有人會想到,而且我敢說,許多人會不相信。船隻從船頂到水線,就像被水泥封住一樣;桅杆、帆、滑車和繩索都亂七八糟;但是,感謝上帝,沒有人受傷,船隻也沒有損壞。另一方面,安耶、梅拉克和爪哇海岸的其他小村莊情況如何呢?”W.J. 沃森:《爪哇災難》,1884 年發表於《自然》雜誌

圖 3. 最早報道喀拉喀托火山爆發訊息的期刊是荷蘭“爪哇郵報”,1883 年 8 月 27 日。後來,英國期刊“倫敦畫報”(1883 年 9 月 8 日)發表了一些災難發生前該地區的天馬行空的繪畫。

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的訊息透過電報從巴達維亞傳送到悉尼和新加坡,然後是孟買 - 蘇伊士 - 馬耳他 - 直布羅陀 - 里斯本 - 從英國,這個故事傳遍了歐洲和美國。在短短 24 小時內,整個文明世界都聽說了這場災難,使喀拉喀托火山成為第一個全球性的地質事件。

1927 年,一座新火山爆發,從前喀拉喀託島爆炸後留下的破火山口底部湧出。新島被命名為 喀拉喀託之子 - Anak-Krakatau - 並且仍然活躍和生長。

參考書目

SYMONS, G.J. (1888): 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及其後續現象。 皇家學會喀拉喀托火山委員會的報告。Trübner & Co., London.

WINCHESTER, S. (2003): 喀拉喀托火山 - 世界爆炸之日:1883 年 8 月 27 日。維京書籍:367

My name is David Bressan and I'm a freelance geologist working mainly in the Austroalpine crystalline rocks and the South Alpine Palaeozoic and Mesozoic cover-sediments in the Eastern Alps. I graduated with a project on Rock Glaciers dynamics and hydrology, this phase left a special interest for quaternary deposits and modern glacial environments. During my research on glaciers, studying old maps, photography and reports on the former extent of these features, I became interested in histor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geomorphologic and geological concepts by naturalists and geologists. Living in one of the key area for the history of geology, I combine field trips with the historic research done in these regions, accompanied by historic maps and depictions. I discuss broadly also general geological concepts, especially in glaciology, seismology, volcanology, palaeontology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ety and geology.

More by David Bress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