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藝術中的禪意:用於集體發現的應用程式和網路的百分之一法則

當涉及到線上參與集體活動時,我們99%的人通常會搭便車。從維基百科和YouTube到簡單的論壇討論,存在一種被稱為90-9-1原則的持久模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涉及到線上參與集體活動時,我們99%的人通常會搭便車。

從維基百科和YouTube到簡單的論壇討論,存在一種被稱為90-9-1原則的持久模式。這意味著,例如,在維基百科使用者中,90%的人只檢視內容,9%的人編輯現有內容,而1%的人實際建立新內容。在努力程度上的不均衡,即訪問集體資訊的人遠遠多於為之貢獻的人,是線上參與的一個持久特徵。

大規模的公民科學專案,例如普通人協助真正的科學研究,當透過網際網路促進時,可能也無法倖免於1%的經驗法則。儘管應用程式和網路開發有望幫助公民科學家提交資料,“構建它,他們就會來”的方法失敗了,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做出貢獻使這些專案有用。是否存在線上公民科學專案的例子,儘管參與不均,但在大規模上取得了成功?如果是這樣,如何做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了找到答案,讓我們看看eBird,這是一個免費的線上公民科學專案,由康奈爾鳥類學實驗室運營。eBird始於2002年,並迅速成為一個全球網路,鳥類觀察者在其中將其鳥類觀察結果貢獻給中央資料庫。超過250萬人參與了eBird。其中,15萬人提交了資料(6%),25000人(1%)提交了99%的資料。這1%包括世界上最好的觀鳥者以及技能較低但高度敬業的後院觀鳥者。對於其他人來說,eBird是免費資訊,而且資訊量很大。

eBird成功了嗎?

eBird在科學上是成功的。自2006年以來,eBird每年增長40%,這使其成為現存增長最快的生物多樣性資料集之一。它已經積累了超過1.4億條鳥類觀察記錄,觀察記錄來自地球上的每個國家。研究人員已經使用eBird撰寫了90多篇同行評議的出版物。

eBird在保護方面是成功的。最近的兩份鳥類狀況報告,依靠eBird資料來檢查物種出現、棲息地型別和土地所有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詳細程度,為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以及美國森林管理局的決策提供了資訊。《自然保護協會》使用eBird資料來確定他們應該要求加利福尼亞州中央山谷的哪些稻農在特定的正確時間淹沒他們的田地,以供遷徙水禽使用。

eBird成功地吸引了觀鳥者。eBird沒有忽視99%不提交資料的人。eBird資料庫最常用的用途是人們用來找出哪裡可以觀鳥的手持應用程式。

最近,我被安排在倫敦舉行的英國生態學會會議上為公民科學技術研討會做一個開幕性的“挑釁”。“挑釁”旨在激發思想、情感和頓悟,以便引發深入討論,在這種情況下是關於如何使用技術使公民科學取得成功。更多用於提交資料的應用程式真的是答案嗎?我們應該嘗試打破1%規則還是以其他方式吸引99%的人?為了準備,我去了eBird的負責人史蒂夫·凱林那裡。用傑克·尼科爾森的風格,他可以發表一句一針見血的話,讓整個房間陷入沉思,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理解的靈光乍現。當我請凱林解釋eBird的成功時,他睿智地說:“當eBird停止做公民科學時,它就成功了。”(得分!)。

eBird如何透過不做公民科學而成功地進行公民科學?

凱林的反直覺謎語揭示了公民科學藝術中的禪意。

在《弓道禪心》中,作者歐根·赫裡格爾想知道,“是‘我’擊中了目標,還是目標擊中了我?”換句話說,他學會了不去想瞄準擊中目標,而是讓目標找到他的箭。同樣,eBird不會向觀鳥者射擊公民科學應用程式,並告訴他們以科學的名義去做;eBird構建工具,向觀鳥者展示他們的集體觀察結果可能實現的目標,然後他們就會發現公民科學。

我需要檢視eBird的歷史和增長才能理解。在早期,2002-2005年,以“為目的觀鳥”為口號,該專案未能吸引足夠的觀鳥者。2006年,他們改變了策略,最近採用了“21世紀的觀鳥”的標語。這些標語代表了可以成就或毀掉一個專案的理念。eBird從呼籲觀鳥者的責任感轉變為幫助觀鳥者擁抱成熟他們的愛好以影響未來的興奮感,從而取得了成功。

eBird團隊的策略包括穩步開發最先進的工具,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eBird資料,而且通常非常容易,以至於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使用它。不要想象下載兆位元組的原始資料檔案,而是一秒鐘內載入的最新觀察地圖。提供有用的資料意味著eBird團隊做了大量的計算工作,以便將資料放在盤子上,以滿足各種需求。資料實用性意味著,例如,以地圖、表格和直觀圖形以及應用程式的形式進行視覺化,這些應用程式會指導您去哪裡,例如,找到您個人從未見過的鳥類。

與此同時,eBird團隊的頂尖觀鳥者改變了成為觀鳥者的規範。專案負責人向其他觀鳥者展示了使用eBird如何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觀鳥者。更好的觀鳥者可以做出更好的科學。例如,更好的觀鳥者提交完整的清單。最初,提交給eBird的清單中有75%是不完整的;現在超過80%是完整的。

公民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教訓是,如果當前的重點只是開發用於資料輸入的應用程式,而沒有同時開發用於資料訪問和使用的工具,那麼這可能是被誤導的。畢竟,我們已經知道人們喜歡收集自然歷史觀察結果。我們知道人們喜歡分享這些觀察結果。從公眾那裡獲取資料通常是一個低門檻。更困難的挑戰是確保花費時間貢獻資料的1%的人確實構建了對相關社群有用的資料庫。1%的差距不是呼籲佔領公民科學,以便每個人都貢獻資料。它是呼籲維基化公民科學,以便99%的人發現它有價值。

Caren Cooper, PhD, is a Assistant Director of the Biodiversity Research Lab at the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She studies bird behavior, reproduction and ecology with citizen science networks. In addition, Cooper works with social scientists to study why people get involved in citizen science and nature-based recreation. She has analyzed how citizen-science has been used to aid urban planning, e-governance and policy initiatives. She is writing a nonfiction book about citizen science, is a Senior Fellow in the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Program, and Community Science Fellow with the Thriving Earth Exchange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Cooper is a blogger for SciStarter.

More by Caren Coop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