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被告知,我們教的學生是“數字原生代”。這個術語暗示,從他們出生起,技術就在學生的生活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以至於他們不知道其他方式。此外,人們注意到,數字原生代在技術方面具有與老一代人(被稱為“數字移民”)顯著不同的天賦;一個笑話是,如果你給一個數字原生代和一個數字移民一臺新的數碼相機,原生代會在移民讀完手冊第二頁之前就開始拍照。假設是,這個新一代在技術方面就是比我們更優秀。
然而,正如我們在另一篇為《大眾科學》撰寫的文章中所寫的那樣,僅僅因為學生是數字原生代,並不意味著他們有能力弄清楚所有技術,或者有目的地使用技術。我們注意到,儘管這些數字原生代擁有觸手可及的資訊世界,但出於某種原因,他們常常無法運用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技能來完成簡單的線上研究。他們能輕鬆弄清楚如何使用 Facebook 的最新更新,但當被要求查詢任何需要少量批判性思維的資訊時,學生們卻束手無策。我們能想到的最好的例子是,當我們問學生美國獨立戰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時——我們聽到一個學生問 Siri:“美國獨立戰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當 Siri 不知道答案時,學生說:“我不知道,我找不到。”
學生可以透過線上研究找到基本的姓名、日期和事實。如果我們問他們《獨立宣言》是哪一年簽署的,他們會用谷歌搜尋這個確切的問題,並且大多數時候都能給出正確的答案。但是,當被要求研究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時,房間裡很快就會充滿“我不懂”、“我需要幫助”和“我找不到”的合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本文中,我們將嘗試回答我們在此處《大眾科學》經常提出和討論的這個問題:
線上研究對學生來說有什麼挑戰?
透過對學生的觀察,我們提出了關於這可能是為什麼的五個假設
·今天的學生習慣於即時滿足,因此可能會被需要耗時研究的任務壓垮。
在當今的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幾乎沒有什麼事情需要等待。他們需要知道的資訊會立即釋出在網上,他們可以透過社交媒體與朋友聯絡,而無需等到第二天上學,而谷歌搜尋一個問題會讓他們快速獲得任何他們想知道的事實的答案。然而,研究實際上並不容易——事實上,網際網路讓研究看起來很容易,這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實際上,研究要求學生閱讀、解釋和分析新資訊,重塑他們的研究問題,然後重新開始。這種持續專注於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非常困難。以下是一個例子,說明了這個問題的一個方面
學生:“我找不到任何關於重建時期南方建築的資訊。”
老師:“好的,給我看看你用過的網站。”
(學生拉出一個來自歷史頻道的文章)
老師:“嗯,我在這裡看到了一個很好的起點。它說南方的大部分地區在內戰期間謝爾曼的向海進軍中被摧毀。你為什麼不查一下他的進軍摧毀了哪些地區,然後查閱這些城市,看看他們面臨什麼樣的破壞?”
學生:(噘著嘴走回他的桌子)“但這要花很長時間!”
學生想告訴老師的是,“我找不到任何關於重建時期南方建築的容易找到的資訊。”認為這些學生總體上難以集中注意力是不真實的。他們並沒有停止研究並開始另一項活動,因為他們分心了;根據我們的經驗,他們更有可能在整個課時中原地打轉,毫無進展,因為他們不想經歷一個會“永遠”持續下去的認知過程。
·在網上研究時,學生不成功地掃描文字頁面,而不是為了理解而閱讀這些文字頁面。因此,他們無法判斷他們正在檢視的來源是否適用於他們的研究問題。
有很多技巧可以用來快速定位網際網路頁面上的資訊。例如,CTRL + F 會彈出一個“查詢”工具,該工具允許您突出顯示頁面上特定單詞或短語的所有例項。學生們非常頻繁地使用這個工具;當一個學生需要找出波爾克總統對美國擴張的想法時,她找到了一篇關於擴張的文章,按了 CTRL + F,並搜尋了“波爾克”。頁面上的所有結果都將波爾克與在他任期內透過的立法和獲得的土地聯絡起來,但在頁面上她找不到一句話說波爾克總統認為擴張是________。她沒有閱讀文章並使用歸納推理來推斷波爾克總統可能贊成擴張,而是告訴我們她找不到答案。
我們認為這裡有幾個因素在起作用。按 CRTL + F 查詢關鍵字比閱讀文章更快,因此假設 1 的某些部分可能在這裡起作用:學生想要採取最快和最便捷的途徑。然而,也存在監控閱讀理解的問題。問題不一定在於文章的語言對於這個學生來說過於複雜;真正的問題是她從來沒有停下來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理解這意味著什麼嗎?”
·當老師給學生布置研究提示時,學生通常並不足夠關心這個主題,以至於真的堅持下去。因此,當他們發現答案不是立即顯而易見時,他們沒有必要的動力來維持他們的持續注意力。
我們注意到,當學生查詢我們告訴他們要查詢的資訊時,他們在一個課時內會問我們很多問題。大多數人有興趣確保他們有“正確的答案”,並檢查他們的作業是否“足夠長”。當學生對他們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究時,他們有更強烈的目標感。雖然有些人仍然會問我們一些尋求我們認可的問題,但這更多的是關於他們對內容的想法的認可,而不是對他們作業長度的認可。他們似乎對材料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並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它。
·由於網上資訊太多,而且並非所有資訊都可信,網際網路搜尋結果可能會讓學生感到不知所措。因此,資訊的數量使學生癱瘓而不是賦能。
一個學生可以拉出 500,000 個搜尋結果,仍然告訴她的老師她找不到任何東西(就像瀏覽有線電視上的數十億個頻道,但發現什麼都沒有)——但這確實是學生經常感覺到的。說明這一點的最好方法是描述學生在使用 Google 以外的搜尋引擎進行研究時的反應差異。
Dulcinea Media 推出了一款專為學生設計的搜尋引擎,名為 SweetSearch。它的工作方式與 Google 類似,即有一個檔案資料庫,可以透過在搜尋欄中輸入關鍵字來搜尋。SweetSearch 的不同之處在於,資料庫僅包含 30,000 個文件,所有文件都經過預先審查,以確保學術可靠性。對於一個特定的專案,我們只允許學生使用 SweetSearch 網際網路搜尋引擎。
當他們在課堂上使用 Google 進行研究時,每個課時有五到十名學生會說他們無法找到他們需要的東西。當他們在課堂上使用 SweetSearch 進行研究時,沒有一個學生告訴我們他們找不到任何關於他們主題的資訊。因此,無論學生是否喜歡使用 SweetSearch,很明顯它幫助他們在進行研究時更成功。
·從發展角度來看,中學生才剛剛開始能夠進行批判性思維,但他們似乎被設定為尋找“那個”答案,並且在面對開放式問題時,他們沒有強烈的自我效能感。
我們的一些單元評估以專案式學習的風格構建,學生可以用任何形式展示他們的發現,只要它回答了基於探究的提示。許多學生對他們將決定他們的專案將採取何種形式的想法感到非常不舒服,並不斷試圖獲得認可。諸如“你認為如果我們製作一部電影可以嗎?”或“如果我們製作一張海報會好嗎?”之類的問題都以某種版本的回答:“我們怎麼想並不重要。你怎麼想?”當他們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答案時,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臉上的沮喪,但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意見才是重要的。
學生還詢問老師對他們的研究發現的看法。學生對自己的權威感到不確定,並希望我們告訴他們,他們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減輕了他們的責任;但是,我們希望學生對資訊擁有自主權,除非他們在他們的發現中存在歷史上的不準確之處(這幾乎從未發生過),否則我們以與關於他們專案的問題相同的方式回答所有這些問題:“我怎麼想並不重要。你怎麼想?”
所以呢?
既然我們知道學生在研究方面有困難,既然我們已經討論了為什麼會這樣,那麼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步驟來幫助改善這種情況?我們接下來的前沿領域將是設計課程干預措施,以幫助學生克服他們面臨的這些挑戰,並提供機會——例如我們的專案式學習研究單元評估——讓學生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研究。SweetSearch 和批判性思維僅僅是一個開始。隨著這個時代的資訊變得更加容易獲得和可供學生使用,研究問題在未來幾年只會變得更加尖銳。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的工作是幫助學生理解並能夠使用他們發現的這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