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是坎耶·韋斯特的忠實粉絲。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個體,他所售出的專輯和獲得的讚譽比大多數音樂家一生中所能獲得的還要多。他廣泛的藝術聲望也是當之無愧的;作為一名製作人、作詞人和表演者,他是最優秀的之一。然而,坎耶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是名譽和榮耀如何對他的幸福感產生了負面影響。
這是一個內心深感困擾的人。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渴望真誠的社會聯絡,並且很難理解為什麼他沒有這些聯絡。在歌曲《Welcome to Heartbreak》中,他唱道,“我的朋友給我看他孩子的照片……我能給他看的[只是]我的豪宅的照片”,承認他的經濟上的獎盃在家庭面前顯得毫無價值;在《Runaway》中,他解釋說他“非常擅長找到[他]最不喜歡的東西”,承認他對遇到的女性永遠不滿意。在一個他可以獲得一切的世界裡,他感覺自己一無所有。
他的問題是選擇:他只是擁有太多選擇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許多人稱這種想法為選擇悖論,即每次我們獲得更多選擇時,不滿的問題都會持續存在。心理學資料表明,當一切都有選擇時——可口可樂、健怡可樂、檸檬味可口可樂、青檸味可口可樂、零度可口可樂、無咖啡因健怡可樂——選擇變得更加困難,人們也會感到痛苦。
以下是發生的情況:1) 當選擇太多時,人們實際上更難做出決定;2) 人們認為,鑑於選擇如此之多,他們沒有理由不能做出最佳選擇;3) 當人們沒有做出最佳選擇時(通常情況如此),他們會感到後悔。正如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解釋的那樣,“選擇越多,你就越期望找到完美的契合點;然而,與此同時,選擇範圍越大,你就越不可能選擇到最好的商品。你離開商店時對自己的選擇更不自信,更容易感到後悔,也更可能想到你沒有選擇的選項。”
選擇悖論並不新鮮。亞歷克西斯·德·托克維爾早在 1835 年就在開創性著作《論美國的民主》中概述了它。
在美國,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自由、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他們所處的環境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然而,在我看來,他們的眉頭總是籠罩著一層陰雲,即使在快樂中,他們也顯得嚴肅甚至有些悲傷。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他們] 從未停止思考他們沒有得到的好東西。
這正是坎耶的問題:他永遠不會感到滿足,因為他不明白為什麼他沒有在情感上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即使他在物質上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心理學家現在已經透過實證證明了這一點是真實的。丹尼爾·卡尼曼和安格斯·迪頓在2010 年的一項研究 (pdf) 中發現,雖然富人比窮人更快樂,但金錢的回報會遞減。這意味著收入 75,000 美元的人比收入 20,000 美元的人更快樂,但收入 500 萬美元的人並不比收入 100,000 美元的人快樂多少;所以金錢是好的,但不是最終的。
另一項研究 (pdf) 表明,雖然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的 GDP 增長了一倍多,但其公民的幸福感卻停滯不前。
托克維爾預測到了這一點並警告了我們,但仍然有像坎耶這樣的人不明白金錢本身並不能帶來滿足感。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快樂呢?托克維爾知道什麼而坎耶不知道呢?
首先,他知道快樂是困難的。看看詞源學,幾乎在所有印歐語系語言中,快樂都是命運、好運或運氣的同源詞。法語單詞 bonheur 來自 bon(好)和古法語單詞 Heur(命運或運氣);西班牙語單詞 felicidad 源自拉丁語 felix(運氣,有時是命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單詞 sre a 既表示幸福又表示運氣,並在短語 sretna okolnost(幸運的環境)和 imati sre e(偶然發生或擁有運氣)中找到;在英語中,我們有諸如 perhaps 和 happenstance 之類的詞來表示某事可能會發生,但最終是超出我們控制的。
其次,他知道心理學現在已經透過實證證實的事情:人際關係對幸福的貢獻大於其他任何事物。也就是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擁有緊密的朋友網路、與家人保持牢固關係以及擁有健康浪漫生活的人。具體而言,研究告訴我們 (pdf),已婚夫婦往往比單身、離婚、分居或同居但未婚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更滿意;組織和社交團體是幸福感的良好來源 (pdf);志願服務和給予極大地提高了幸福感。正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所說,“不可否認的是,積極的人際關係或其缺失對幸福感有著深刻的影響。”
我們應該為坎耶感到同情,因為他沒有這些必需品,因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一位國際巨星,幾乎不可能區分那些喜歡你的人和那些喜歡你公眾形象的人。換句話說,當每個人都愛你時,似乎沒有人真正愛你。因此,難怪他承認,“沒有人應該擁有如此大的權力”,並警告女孩“儘快逃跑”。他的權力,加上缺乏情感支援,正在阻止他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正如何塞·奧爾特加·伊·加塞特在《大眾的反叛》中所說:“萬物之主,[人]卻不是自身的主人。他在自己的豐裕中感到迷失……因此,一種權力感和不安全感奇怪地結合在一起,佔據了現代人的靈魂。”
坎耶的最新專輯《我的美麗黑色扭曲幻想》以已故吉爾·斯科特-赫倫的一段口語作品結尾。這是一個簡單的請求,但今天在許多美國人的腦海中迴響:“我想要的只是一所好房子,一個妻子和孩子,以及每天晚上都有食物餵養他們。” 來自一個比成千上萬人的工資加起來還要有錢的人,讓我們記住,朋友、家人和配偶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關於作者:塞繆爾·麥克納尼最近畢業於地球上最偉大的學校漢密爾頓學院,並在那裡獲得了哲學學士學位。然而,在閱讀了太多笛卡爾和尼采之後,他意識到他真正的熱情是閱讀和寫作關於決策心理學和語言神經科學的文章。現在,他正試圖找到一份科學記者的職業,撰寫關於哲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文章。他的部落格 whywereason.com 試圖弄清楚人類是如何理解世界的。他的空閒時間聽聽 Lady Gaga 的歌,夢想著寫暢銷書,並在 Twitter 上發推 @whywereason。
所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