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否束手無策?菲利普·津巴多——創造百萬英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外部影響能使人們行為不良,那麼它們也能被用來幫助人們行善嗎?

在“科學是否束手無策?”系列中,我採訪了科學家們,瞭解他們渴望探索但認為無法研究的想法。例如,這些想法可能涉及超出可能性範圍的機器,例如像太陽一樣大的粒子加速器,或者它們可能完全不道德,例如涉及人類的致命實驗。此專題旨在探討不可能的夢想,科學中看似棘手的問題。然而,“科學是否束手無策?”末尾的問號表明,一切皆有可能。

科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想法:津巴多最著名的可能是斯坦福監獄實驗,該實驗揭示了即使是好人也可能作惡,從而闡明瞭情境中微妙但強大的影響如何徹底改變個人行為。該研究於 1971 年在斯坦福大學地下室的模擬監獄中隨機分配了 24 名正常、健康的年輕人,分別扮演“囚犯”或“獄警”,以調查監獄生活的心理。研究人員發現,志願者很快開始扮演自己的角色,獄警在短短幾天內就變得虐待狂,這些發現最近在津巴多的著作《路西法效應》中得到了詳細描述。

在斯坦福監獄實驗之後,津巴多開始探索創造英雄而不是惡棍的方法。“我的想法是在地球上播撒數百萬經過訓練的日常英雄,以便在機會出現時明智而良好地行動,”他說。

問題:津巴多認為他大規模創造英雄的想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人們認為英雄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培養的;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成為英雄,”他說。“事實是,大多數英雄都是普通人。真正非凡的是英雄行為。”

例如,津巴多指出了紐約建築工人韋斯利·奧特里,他在 2007 年跳下地鐵軌道,撲倒在癲癇病患者身上,在火車以每小時一英寸的速度從他們頭頂呼嘯而過時,控制住了他。“我們希望改變人們的心態,讓他們不再認為自己不是那種會做出英雄事蹟的人,而是認為每個人都有成為英雄的潛力,”他說。“心態加上機會,理想情況下就等於英雄行為。”

解決方案?津巴多和他的同事建立了英雄想象力專案,這是一個致力於促進日常英雄主義的非營利組織。他們所說的英雄主義,不僅僅是利他主義。“我們定義的英雄主義是指為了道德事業代表他人採取行動,意識到可能的風險和代價,並且不期望獲得回報,”他澄清道。

他們的計劃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我們希望增強人們抵禦陰暗面的能力,讓他們意識到作惡者使用的標準策略,以及他們如何引誘好人做壞事,”津巴多說。“我們將使用影片剪輯來展示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旁觀者不作為、責任分散、群體力量、服從權威等等。”

““一旦你學到這些教訓,我們接下來就想激勵你走向光明面,”他繼續說道。“我們想舉例說明像你這樣的人是如何做出英雄事蹟來激發你的英雄想象力的,然後訓練你成為一個明智而有效的英雄。我們希望你胸懷大志,從小處著手,就你在這段旅程中每天應該做的事情提供建議。我們想說,‘這是成為變革推動者的方法,一步一步地。’”

““例如,英雄是以社會為中心的——他們會在他人需要時伸出援手,讓其他人感到自己很重要——所以每天的一個挑戰可能是讓人們感到特別,讚美他們,”他解釋道。“這雖然不是英雄行為,但它關注的是他人,一旦你習慣了,你就可以培養其他英雄習慣。此外,英雄總是離經叛道的——在大多數群體情境中,群體什麼都不做,所以英雄必須學會如何擺脫群體的拉力,成為積極的離經叛道者,敢於與眾不同。”

““我們希望人們將自己視為正在訓練中的英雄,並公開承諾接受英雄挑戰,因為研究表明,做出公開承諾會增加意圖轉化為行動的機會,”津巴多說。“我們還想邀請人們與一兩個朋友一起註冊,使其成為社交活動而不是私人活動,因為大多數英雄在網路中都能發揮作用。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利用網路的力量建立一個英雄網路。”

在計劃的第二部分,“我們正在制定企業倡議,思考如何建立誠信文化,”津巴多說。他指出,他們正在與谷歌等公司進行談判。“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有身居要職的人願意挺身而出並採取行動,就能避免像深水地平線漏油事件這樣的災難嗎?”在第三部分,他們將透過他們的網站與公眾互動,傳送和接收資訊,並推廣公共活動,例如環保英雄,這是一個年輕人與長者合作拯救環境的專案;健康英雄,即幫助家庭成員鍛鍊、戒菸、合理飲食、服藥等;以及英雄殘疾人倡議,旨在為殘疾人和殘疾人提供像他們一樣做出英雄事蹟的人的榜樣,以及參與社群計劃的方式。

在計劃的最後一部分,“我們以研究為中心,”津巴多說。“我們正在透過舊金山灣區四所不同高中(從奧克蘭市中心的學校到帕洛阿爾託更優越的學校)的教育計劃來衡量態度、信仰、價值觀和批判行為的變化,嘗試這些策略,看看哪些有效,哪些無效。有效的策略我們將放在我們的網站上。我們還想為研究生啟動一個研究學者獎勵計劃,以進行關於英雄主義的研究。令人驚訝的是,多年來一直有關於邪惡的研究,但幾乎沒有關於英雄主義的研究,我們想做更多這方面的研究。”

他的團隊並非孤軍奮戰——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表了一項關於英雄主義的研究,發現那些因一次性道德勇敢行為(例如從燃燒的房屋中救出陌生人)而獲得獎勵的人的性格確實與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另一方面,那些多年來表現出英雄主義的人得分異常地富有愛心或體貼。“這些是我們希望幫助訓練的行為型別,”津巴多指出。

《大眾科學》的相關文章:行走於善與惡之間:英雄與惡棍的共同點

*

如果您有想推薦我採訪的科學家,或者您是一位科學家,並且有一個您認為可能對科學來說太難的想法,請傳送電子郵件至 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

在 Twitter 上關注“科學是否束手無策?”,請關注 #2hard4sci 標籤。

關於作者:查爾斯·Q·崔 是《大眾科學》的長期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發表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和《LiveScience》等刊物上。在他的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在 Twitter 上關注他 @cqchoi

文中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眾科學.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