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否束手無策?: 詢問科學家關於他們很想得到答案但可能無法研究的問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歡迎來到名為“科學是否束手無策?”的新常設專題

這裡的想法是採訪科學家,瞭解他們很想探索但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不可能研究的個人想法。 也許它們涉及超出可能性的機器,例如像太陽一樣大的粒子加速器; 也許它們會完全不道德,例如涉及人類的致命實驗; 也許它們會太昂貴,或者需要幾個世紀才能進行,或者永遠找不到志願者參與,或者在某種程度上是無法證實的。

此專題旨在關注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以及科學中最棘手的問題。“科學是否束手無策?”末尾的問號表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也許這些採訪本身可以激發頭腦風暴,從而真正使這些想法成為現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您將讀到諸如以下的想法:使用列印機制造大腦; 來自大爆炸的中微子; 夢境的意義感; 智力的遺傳基礎; 重現龐貝古城毀滅的原因; 以及著名科學家弗里曼·戴森和 E.O. 威爾遜認為可能對科學來說過於困難的事情。

敬請期待!

*

如果您有想推薦我採訪的科學家,或者您是一位科學家,並且有一個您認為可能對科學來說過於困難的想法,請傳送電子郵件至 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

在 Twitter 上關注“科學是否束手無策?”,方法是跟蹤 #2hard 標籤。 在 Twitter 上關注《大眾科學》的長期撰稿人 查爾斯·Q·崔 @cqchoi。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眾科學.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