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某些地方,氣候變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另一些地方,科學家們根據精密的計算機模型預測氣候變化將會發生。在孟加拉國,氣候變化已經發生,其規模之大,涉及前所未有的人類悲劇。2016年12月,我訪問孟加拉國並在吉大港大學進行了一些演講時,親眼目睹了這一切。
2016年12月9日。“他們是如何生存下來的?”當我走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老城區的巷子裡時,我不禁納悶。孟加拉國的人口為1.64億,陸地面積與紐約州相當。在達卡,似乎到處都是人,人力車、CNG(壓縮天然氣汽車)、計程車、公共汽車、馬車和人群——1600萬人口,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最新抵達的人,主要是氣候變化難民,最終落腳在破舊的貧民窟裡。
兼作風暴避難所的小學。圖片來源:羅伯特·格倫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2016年12月18日。 “海水下一步會怎樣?”當我訪問孟加拉國吉大港以南的桑古河和孟加拉灣交匯處的偏遠村莊普雷馬西亞時,我思考著。儘管旋風羅阿努在2016年5月襲擊後留下了明顯的痕跡,沖走了房屋,並因鹽沉積物永久破壞了農田,但學童們仍然以發自內心的喜悅迎接我們,充滿了希望。他們三層樓高的混凝土學校,架在柱子上,在風暴期間充當了旋風避難所。孤立的棕櫚樹,現在被海水和海灘環繞,令人難忘地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是某人的家園。海平面上升正在將陸地變成海底,迫使一些人進一步向內陸遷移。其他人則不斷地重建,就像西西弗斯不斷地將石頭推上山頂一樣。
2016年12月25日。“喜馬拉雅山高處的裸露岩石?”當我向導普里·基塔·夏爾巴指出魚尾峰(又名馬查普查雷峰)時,我驚呼道。魚尾峰是一座巨大的石碑,聳立在尼泊爾博克拉之上,是徒步旅行者和登山者的出發點。作為第三代夏爾巴嚮導,普里告訴我,他以前很少在這個聖地看到裸露的石頭,現在這裡禁止攀登,也從未有人登頂。氣候變化是喜馬拉雅山脈長期積雪減少的原因,這加劇了流入孟加拉國的河流的洪水。
孟加拉國是地球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自1971年在與巴基斯坦的戰爭中獲得獨立以來,取得了顯著進步。2016年12月15日,我與議會議員A.B.M. 法茲勒·卡里姆·喬杜裡會面,他頗為自豪地解釋說:“曾經糧食短缺,現在我們出口糧食。” 孟加拉國曾經是兒童死亡率最高的國家。現在不再是了。由於醫療保健的改善,預期壽命從1990年到2010年提高了10歲,從59歲提高到69歲。提供免費避孕措施增強了婦女的權能,並將生育率從每名婦女七個孩子降至三個,這大大降低了人口增長率。普及初等教育正在幫助培養更熟練的勞動力。也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貧困率從1990年的57%降至2014年的25%。由於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徘徊在7%左右,喬杜裡議員有理由宣稱:“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快,我們將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2016年12月,建築業在達卡和吉大港似乎無處不在。即使是服裝業,在保護工人權利方面有著糟糕的記錄,2013年一家工廠倒塌造成1000多名工人死亡,這痛苦地揭示了這一點,但也顯示出變化的跡象。2016年12月13日,我參觀了Smart Jeans有限公司。這家工廠明亮的燈光、一塵不染的地板和精密的空氣過濾系統,讓我想起的更多的是美國的醫院,而不是發展中國家的血汗工廠。然而,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會使這些進步黯然失色。
孟加拉國位於孟加拉灣的頂端,橫跨地球上最大的河流三角洲,由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和梅格納河交匯而成。孟加拉國近四分之一的地區海拔低於海平面七英尺;三分之二的國土海拔低於海平面15英尺。大多數孟加拉國人居住在沿海地區,那裡的沖積三角洲土壤提供了該國最好的農田。
孟加拉灣淺海地區的海面溫度顯著升高,科學家認為,這導致孟加拉國遭受了世界上有記錄以來最快的海平面上升。來自更頻繁和更強烈的旋風的風暴潮將水牆推高到三角洲河流上游50至60英里處。
與此同時,喜馬拉雅山脈(地球上第三大積雪體所在地)的冰川和積雪融化,導致從西藏、尼泊爾、不丹和印度流入孟加拉國的河流膨脹。印度的水政策也是如此。印度在旱季引走了大量的水用於灌溉,並在雨季釋放了大部分水。
根據孟加拉國政府2009年的《氣候變化戰略和行動計劃》,“在‘正常’年份,大約四分之一的國土被淹沒。” 每四到五年,“就會發生一次嚴重的洪水,可能會淹沒全國60%以上的地區。” 沿海地區的快速侵蝕已經淹沒了海灣中的數十個島嶼。例如,靠近吉大港的桑德威普島已經失去了其最初23平方英里的90%——主要是在過去二十年中。
孟加拉國的氣候變化已經開始了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遷徙。近年來,河岸侵蝕每年導致5萬至20萬人流離失所。孟加拉國政府稱之為“直接受到威脅”的島嶼,即“沙洲”,人口超過400萬。
孟加拉國的河流環境非常活躍,以至於當沙洲被沖走時,淤積過程會在下游形成新的沙洲。土地非常稀缺,人口非常稠密,以至於流離失所的人們試圖在這些新的、高度不穩定的沙洲上勉強生存。
海平面上升三英尺將淹沒整個國家近20%的土地,並導致3000多萬人流離失所。一些科學家預測,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五到六英尺,這將導致約5000萬人流離失所。作為對比,敘利亞正在發生的悲劇已經導致約300萬人外流。
入侵的海水已經汙染了地下水,地下水是沿海地區的飲用水來源,並使農田退化,使其肥力下降,最終變得貧瘠。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人。松達班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也是世界遺產地,位於孟加拉國和印度的恆河三角洲。松達班是標誌性動物孟加拉虎的家園,在保護孟加拉國沿海地區免受旋風引起的風暴潮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然而,在孟加拉國沿海地區,海平面上升,加上紅樹林被改造成農業生產和蝦養殖,已導致數十萬英畝紅樹林消失。在松達班,老虎的數量直線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預測,老虎可能會滅絕。紅樹林棲息地的進一步喪失,尤其是在松達班,也意味著孟加拉國將失去其抵禦氣候變化引起的超級旋風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之一。
由沙袋製成的低技術堤壩。圖片來源:羅伯特·格倫農
在其他國家取得成功的應對氣候變化工程措施——如荷蘭建造的堤壩——在孟加拉國行不通,因為那裡的土壤是沙質的,而且不斷變化。政府已經採取措施適應氣候變化。它開發了一個有效的早期預警系統,以提醒沿海農村地區即將到來的旋風;建造了一個由2100個旋風避難所組成的網路,可容納100多萬人;並資助了4000英里的海岸堤防工程。它甚至在沙洲上植樹,以努力創造更持久的島嶼。然而,儘管經濟取得了進步,孟加拉國仍然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資源有限。沿著孟加拉灣和桑古河用沙袋建造的堤壩等一些措施可能暫時阻止海洋的推進,但充其量只能提供短期的解決方案。
這些變化是對孟加拉國人民發生的,而不是由他們造成的。作為一個國家,孟加拉國的排放量僅佔造成氣候變化的排放量的0.3%。
2017年2月16日。 “他們將何去何從?” 氣候難民,主要是農村農民和漁民,正在湧入該國最大的兩個城市達卡和吉大港的貧民窟。隨著情況的惡化,這些地區吸納更多人口的能力已接近極限。可悲的現實為那些流離失所者提供的選擇有限。來自孟加拉國(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的氣候難民在鄰國印度和緬甸不受歡迎。印度正在建造其版本的邊境牆,一道帶刺鐵絲網圍欄;2016年12月緬甸發生的暴力事件導致估計有65,000名羅興亞人(一個穆斯林少數民族)湧入孟加拉國。
特朗普政府極不可能歡迎孟加拉國難民,也不會為其他國家的重新安置費用提供財政支援。在世界其他地方重新安置的機會正在減少。
這場正在上演的災難需要國際社會的響應。富裕國家產生了大部分正在危害孟加拉國的溫室氣體。如果這些國家不願意接納數千萬難民,那麼它們就有道義上的責任來提供幫助。它們應該資助孟加拉國政府的適應努力,以及道路、發電廠、供水系統、住房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以便讓這些氣候難民能夠留在自己的國家並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