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儘管“可持續性”一詞及其隱含的價值觀已成為主流,但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仍在持續上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消費率也在上升。美國等地“消費文化”顯然根深蒂固。與此同時,一個變暖的星球正在溶解生態系統和維持生命的自然迴圈和資源,就像加壓茶壺中的方糖一樣。
保羅·埃爾利希博士,斯坦福大學及其同事,以及來自華盛頓州西雅圖大自然保護協會的代表,在近期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文章中,就我們星球的狀況傳達了明智的言論和令人不悅的真相。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6月刊,專門討論里約地球峰會和地球的“第二次機會”。文章引用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話作為開篇:“……我們曾相信消費會帶來後果。那些日子已經過去了……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是國家災難的根源。這是一個全球自殺協議。”
農業土壤被破壞的速度是其形成速度的十分之一。含水層中的水被抽取的速度遠遠快於其補充速度。動植物和其他為我們執行生命支援系統的生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摧毀,這本質上是6500萬年以來的第六次大滅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採訪了埃爾利希博士,撰寫了這篇關於可持續性悖論的文章。
“你無法與環境談判,”埃爾利希說。“一項標準足跡分析表明,如果你想以我們現在擁有的文明型別實現可持續發展——即擁有70億人口,其中大約10億人飢餓,另外大約20億人生活在或多或少的痛苦之中——你必須擁有一個半地球。”
埃爾利希認為,人類並非靠地球自然資本的利息生活,而是靠資本本身。他指出,我們無法改變氣候物理學和自然規律,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系統。
“氣候變化很可能不是我們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埃爾利希說。“科學界對氣候正在變化,人類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並且它威脅要摧毀我們的文明,這一點沒有重大爭議。但另一方面,我們從兩極分發的有毒化學物質可能會成為更嚴重的問題,流行病學環境也可能如此,隨著我們人口的增長以及我們的免疫力越來越受損,流行病學環境變得越來越糟。而我們已經卷入的資源戰爭很容易升級。”
埃爾利希及其在斯坦福大學及其他地方的同事提出了他們自己對可持續未來的願景以及如何實現這一願景。他們提出了一個相互交織的目標網路,包括人口規模調整、跨性別的社會公平,以及透過韌性和自然資本規劃來緩衝全球衝擊波。埃爾利希認為,當前可持續性範圍的侷限性既是治理問題,也是環境和技術限制問題。
“農業、水和生態系統資源的破壞——這些事情在科學界是眾所周知的,”埃爾利希說。“但如果你關注七個小矮人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辯論,那麼在這些辯論中,這裡沒有提到任何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劇烈的社會變革。科學界知道我們應該做哪些事情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我們什麼都沒有做。”
自然資源枯竭
自然產品和水的生產、水淨化、基於沼澤地的海岸保護、昆蟲驅動的作物授粉、文化效益(誰不被大自然及其中的娛樂活動所啟發?)、遺傳多樣性的保護:這些只是我們星球為我們提供的部分服務。但這些服務中有一半以上正處於令人擔憂的衰退狀態。也許更令人擔憂的是,不斷下降的自然資本和地球支援人類活動能力的壓力不適當地集中在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
環境服務的不平等使貧困和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最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中許多災害正越來越多地由最富裕國家的氣候變暖環境退化力量引發。例如,隨著海洋水域變暖,破壞性極強的熱帶氣旋似乎變得更加頻繁,對那些可用於保護或疏散的資源有限的沿海居民構成風險。由於例如墨西哥灣沿海地區的地面沉降是由抽油和開發用於農業和住宅用途的風暴防護溼地引起的,因此這些氣旋未來可能比今天造成更大的破壞。
埃爾利希提請注意生態系統科學、工具和基於自然資本評估的決策方法。他及其同事支援將自然資本大規模地納入土地利用和其他資源決策中。作為一個社會,尤其是在美國,我們傾向於低估維持我們生活方式的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服務。在透過確保關鍵自然資本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總體目標下,埃爾利希和其他環境研究人員支援從大氣中封存碳、保護水源和供應、控制洪水、保護海岸線和增強風景美觀的努力。
與此同時,現在需要越來越多的能源來獲取越來越少的資源。
“我們現在正在追逐最稀缺、最枯竭、最危險的資源,”埃爾利希說。
當美國第一口油井從地面開始,向下延伸70英尺時,它就出油了。最近,深水地平線油井在水下一英里處開始,必須向下延伸大約兩英里才能出油。今天,轉向北極資源的舉動預示著需要更多的能源來獲取難以獲得的資源,並對石油鑽井人員和當地野生動物構成更大的風險。
“可能衡量我們正在造成多大程度破壞的最佳單一指標是人類的能源使用水平,”埃爾利希說。“人們不理解與人口增長相關的非線性。如果預測是正確的,到2050年,我們將向地球增加25億人口,而這25億人將比過去25億人造成更多的破壞,因為人類是聰明的。我們首先摘取了低垂的果實。我們並沒有在河谷開始耕種,現在你增加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適應越來越差的土地。”
在降低人均消費的同時,我們還需要為子孫後代保護關鍵的生態系統服務區域。你不會為了建造停車場而堵塞你唯一的淡水井。但這基本上是我們星球上許多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自然資源經常以城市和商業進步的名義被浪費。
全球衝擊波
不僅全球範圍內的自然資源正在迅速枯竭,而且世界一個地區的環境退化很容易影響其他地區的居民,埃爾利希稱之為全球衝擊波。
氣候變化除其他外,正在融化地球周圍的冰川,這對農業用水的可用性產生了嚴重後果。喜馬拉雅水塔,或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冰雪就是這種情況。
“隨著冰雪融化得越來越多——而且肯定會融化得更多——南亞河流的流量將在生長季節受到限制,”埃爾利希說。“加利福尼亞州也是如此。您一年的降水量可能與過去一樣多,但如果水沒有作為雪儲存在那裡,那麼水將在冬季流失,那時它不能用於耕種。然後在耕種季節,您將缺水。”
缺水可能成為遭受乾旱和供水有限的國家之間武裝衝突的根源。
“最近的研究表明,兩個小國之間的核戰爭很容易透過其生態和經濟影響摧毀文明,”埃爾利希說。“因此,人們認為他們與這些影響是隔絕的,但我們實際上並沒有隔絕。”
禽流感等傳染病可能會隨著環境條件變暖促進其發展和傳播而變得更加流行,這是環境退化時代全球互聯社會危險的另一個例子。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社會還沒有準備好應對傳染病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
“我們的全球互聯互通意味著農民在海外結合鴨子、雞和豬的方式很容易影響美國人民的生活,”埃爾利希說。“我們面臨著真正全球性的問題,但我們沒有允許我們在全球範圍內運作的治理系統。”
解決問題——需要什麼?
埃爾利希及其同事提出瞭解決可持續性悖論的潛在方法,但與往常一樣,這些方法並非易事,需要大規模的合作和有效溝通。埃爾利希認為,婦女平等是發展中國家環境保護的重要參與者
“我認為女性在一系列維度上對於可持續性絕對至關重要,”埃爾利希說。“最明顯的一個,也是科學界廣泛認可的一個是,如果你賦予女性與男性完全相同的權利、同工同酬、同等機會,那麼你可以預期她們的出生率會大幅下降。”
埃爾利希及其同事指出,社會公正、教育和溝通對於培養環保意識至關重要。全球變暖緩解和環境保護可能比與我們星球的物理狀況更密切地與人類狀況聯絡在一起。
“我們有潛力教育全體公眾瞭解世界上實際發生的事情,但我們沒有這樣做,”埃爾利希說。“例如,我們應該從幼兒園開始教授環境知識。我們不應該說“看斯科特跑步”,而應該說“看植物在陽光下生長”,開始建立與光合作用的聯絡。一所主要大學的普通教員無法給你講清楚我們如何知道氣候影響的故事中存在巨大的人為因素,因為我們沒有那樣培養人們。”
溝通是關鍵
多年來,傳播者一直在努力從社會科學和大眾傳播方面解決環境退化和人為驅動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集體溝通對於解決全球範圍記憶體在的問題至關重要。然而,較新的媒體形式可能並沒有像加強媒體消費者對環境的先有觀點和信念那樣,將不同背景和觀點的人們聚集在一起。
“我認為良好的溝通絕對至關重要,”埃爾利希說。“不幸的是,我認為我們幾乎朝著完全錯誤的方向前進。當然,新媒體的潛力是存在的,但現在媒體基本上所做的就是讓每個人都只聽他們自己的意見。你可以選擇一個頻道或部落格,它會告訴你你 exactamente 想聽到的。我們必須以某種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埃爾利希及其在斯坦福大學的同事啟動了MAHB,即人類與生物圈千年聯盟。MAHB正在將物理和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藝術領域的研究人員聚集在一起,讓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更多地參與處理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人類困境。例如,社會科學家對可以促進公眾領域親環境行為改變的溝通和其他努力進行研究。
不幸的是,向公眾講述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知識並不能像一些物理科學家可能希望的那樣促進關注和親環境行為。
“我們知道,告訴人們科學知識並不能帶來行為改變,”埃爾利希說。“但社會科學家知道什麼才能帶來行為改變。”
埃爾利希認為,我們今天面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是完美的問題風暴。如果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不聚集在一起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全球氣候變化將對自然資源和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嚴重影響。除了有效的溝通策略,我們還能用什麼來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呢?
但這些策略可能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需要新的和創造性的思維來引導關鍵公眾關注環境問題。大眾媒體在親環境溝通方面肯定沒有良好的記錄,未能在大眾領域提出和討論關鍵的倫理環境和全球治理問題。
“我們正在努力推動這件事,但這很艱難,”埃爾利希說。“MAHB是讓所有人聚集在一起,提供一個共同平臺的第一次嘗試。誰知道它是否會奏效。只是似乎值得嘗試。”
只有團結在一起,在社會平等的條件下,並透過有效的溝通策略、親環境教育計劃以及不怕認真對待全球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問題的媒體聯絡在一起,我們才能在社會層面上實現變革。而且,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這種改變看起來像我們如此夢寐以求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藍色彈珠”NASA合成影像 – Wiki
Ehrlich, P. R., Kareiva, P. M., & Daily, G. C. (2012). Securing natural capital and expanding equity to rescale civilization. [10.1038/nature11157]. Nature, 486(7401), 68-73.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