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加里·馬庫斯是紐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也是一位雜耍演員、獨輪車騎手和攝影師。幾年前,他開始征服一個他一生都在迴避的領域:音樂。“我沒有任何音樂天賦,”他在他的辦公室裡向我描述道,他的辦公室位於曼哈頓華盛頓廣場公園以東幾個街區,“而且我小時候還被委婉地告知停止學習豎笛課程。” 隨著休假即將到來,以及對成年人是否可以拿起樂器的興趣日益濃厚,馬庫斯做了任何其他人都會做的事情。他拿起了一把吉他。但不是普通的吉他,而是吉他英雄的吉他。
作為一個在高中和大學的大部分時間裡玩這個受歡迎遊戲的人,這對我來說真是悅耳之音。
他的最新著作《吉他零基礎》(Guitar Zero),現已發售,是他作為吉他學生、音樂愛好者和學習研究者的工作的結晶。它加入了包括奧利弗·薩克斯的《音樂ophilia》、丹尼爾·列維京的《這就是你大腦中的音樂》和約翰·奧爾蒂斯的《音樂之道》在內的一些優秀的音樂心理學書籍的行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但《吉他零基礎》是不同的。是的,馬庫斯深入研究了學術方面,但他也融入了個人經歷。他用幾個章節解釋了他與先天性心律失常作鬥爭、學習音樂理論、演奏樂器的經歷,並分享了他在Day Jams(“一個八歲到十五歲的孩子學習演奏和創作搖滾樂的夏令營”)與他的樂隊“Rush Hour”的冒險故事中的精彩故事。這本書最終成為了一部輕鬆愉快的回憶錄,充滿了關於音樂和人類思維的精彩見解。與從專家角度撰寫的流行心理學書籍相比,《吉他零基礎》是對業餘愛好者思想的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窺探。
最有趣的是關於是什麼造就了成功音樂的一章。當我和他談論這本書時,他告訴我,大多數偉大的音樂都在熟悉感和新鮮感之間找到了平衡——這種信念與他同時代的人產生了共鳴。他解釋說,“當我們準確預測某件事時,我們會感到高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喜歡穩定的鼓點。但我們會因新鮮感而獲得真正的獎勵。” 這對我來說很有道理。我們喜歡大多數流行音樂所基於的主歌-副歌 120 bpm 結構,但正如任何一首熱門歌曲都會告訴你的那樣,太多的熟悉感會讓人感到厭煩。與此同時,人們不一定喜歡太多的新鮮感。看看約翰·凱奇的《4分33秒》,這是一部完全沒有音符的三樂章作品,或者《音樂的變化》,這是一部故意開放演奏隨機音符的作品。聆聽這些作品可能會讓人感到 раздражение 和煩躁,因為它們完全缺乏熟悉感。
我們傾向於在音樂中尋找熟悉感和新鮮感之間的平衡,這可能有一個進化論的解釋。正如馬庫斯所打趣的那樣,我們是“資訊雜食動物”,這意味著“我們喜歡尋找新事物”。音樂可能只是這種特質的一個出口;它透過給予人類快感系統想要的東西來“利用人類的快感系統”,這就是為什麼史蒂文·平克將音樂稱為“聽覺芝士蛋糕”。
這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會一遍又一遍地聽他們最喜歡的歌曲?
其中一個原因是,正如馬庫斯解釋的那樣,“我們實際上並不擅長將歌曲的詳細表示儲存在我們的腦海中。” 這意味著,儘管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聽一些歌曲,但我們實際上並沒有一遍又一遍地聽到同一首歌。每次聆聽,我們都會獲得新的東西,獲得新鮮感,並因此獲得獎勵。
對於專家來說,情況並非如此,他們往往更快地習慣歌曲。馬庫斯用一個章節來介紹專家音樂家,以解釋他們和我們之間的區別。(他很幸運地採訪了帕特·梅西尼、泰爾·羅奇和湯姆·莫雷洛。) “與新手甚至普通專家不同,”他告訴我,“真正的音樂大師總是在探索新技術並發展新的曲目。”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最偉大的音樂家一生都在努力突破界限,創作出取代熟悉感的新作品。這就是迪倫開始玩電吉他,雷蒙斯樂隊開始玩朋克音樂,或者匹茲堡的 Girl Talk 完全依賴其他藝術來創作新藝術;這些例子以及更多例子都表明,用新鮮感取代一些熟悉感最終可能對聽眾來說更令人愉快。
馬庫斯在《吉他零基礎》中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是,相對於其他美學而言,是什麼讓音樂變得美好。這是一個深刻的問題,在各個時代都影響了哲學家和作家:尼采說過,沒有音樂,生活將是一個錯誤,赫胥黎曾著名地承認,“在沉默之後,最接近表達不可言喻之物的是音樂。” 馬庫斯向我解釋說,“相對於其他一些藝術,但不是全部,音樂最令人驚奇的事情是,你可以真正同時獲得熟悉感和新鮮感這兩種回報。你可以在旋律中獲得熟悉感,但你也可以改變歌詞或樂器來獲得新鮮感。你擁有所有這些技巧,讓你能夠同時獲得(多巴胺的)刺激,因為你成功地預測了一首歌,並且欣賞到新的和有趣的東西。” 我同意。
在本書的結尾,馬庫斯回答了他最初的問題:中年人能學會新的吉他技巧嗎?關於成年人是否可以在以後的生活中拿起樂器,科學文獻出奇地少。經常被引用的是 10,000 小時規則,該規則描述了專業知識需要 10,000 小時的刻意練習,以及所謂的“關鍵期”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你想學習某樣東西,就要儘早開始。那麼,38 歲才第一次拿起塑膠吉他英雄吉他的馬庫斯做得怎麼樣呢?
他沒有花太長時間就征服了吉他英雄(中等難度),他將其描述為通往其他樂器的入門毒品。接下來,他轉向了一把真正的原聲吉他,學習音樂理論並上課。現在,幾年後,他可以在真吉他上彈奏曲調,更重要的是,他感覺可以自如地創作自己的音樂——他發現這是一件令人愉悅和非常滿足的事情。“我可能永遠不會成為吉米·亨德里克斯,”馬庫斯在《吉他零基礎》的結尾附近承認,“[但是]我能夠創造出我以前從未聽過的聲音和紋理……在那短暫的時刻,我可以感受到探索新的音樂景觀是什麼感覺。”
(請務必檢視馬庫斯的 iPhone 應用程式“3-in-1 Improviser”,這是他親自設計的。它允許使用者創作、指揮和即興創作原創音樂。它於今年夏天在世界科學節上釋出,並在《紐約時報》上被提及。)
我要親自感謝馬庫斯教授的採訪和友好的通訊。這真是一種榮幸。
圖片來源:1 和 2 來自加里·馬庫斯,3 來自維基百科(稍後在維基百科停止服務結束後更新到原始影像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