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通常我們認為竊聽是人類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這樣做。如果你願意,可以稱之為社交傾聽。有時我們忍不住會聽到別人的談話。有時我們可能會故意試圖偷聽別人在說什麼。我記得小時候把杯子貼在門上,試圖聽到緊閉的門後發生了什麼。作為一個個國家,我們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都在大規模地竊聽。目前,軍方在“電子情報”上花費了大量資金,以至於有一個專門從事竊聽的中心:位於北約克郡的門威斯山。
我們當然不是觀看或偷聽別人的這種策略的發明者。像大多數事物一樣,我們是從大自然那裡複製來的。竊聽在整個動物王國中無處不在。每當大量的時間或資源投入到一項活動中時,通常都會有回報。這讓我好奇,竊聽的回報是什麼?
立刻想到了幾個好處。例如,也許你可以增加你獲取資源的機會。一種方法是避免浪費時間去追逐別人已經用完的資源。這在尋找相似資源的競爭者中經常觀察到。當人們想到激烈的競爭者時,兩種無刺蜂可能不是首先想到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在兩種無刺蜂屬蜂中,最大的無刺蜂屬——小舌蜂屬中,透明小舌蜂能夠透過避免訪問可能被另一種物種——刺足小舌蜂耗盡的食物來源來提高其覓食效率(減少尋找食物的能量/時間)。這兩個物種都使用資訊素(氣味)蹤跡來招募同類,但透明小舌蜂似乎能夠檢測並避開刺足小舌蜂留下的蹤跡,以便不浪費時間在無利可圖的資源上。
相反,攔截別人的訊號可能會讓你獲得你可能原本不知道的資源,或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自己發現的資源。透過竊聽進行公然盜竊是動物中的常見做法,尤其是在食物儲存物種中。
許多齧齒動物和鳥類儲存或隱藏它們的食物。一般來說,如果你必須儲存你的食物,記住你把它放在哪裡似乎是個好主意。因此,我們可以預測,將食物放在不同地點的動物至少會擁有出色的空間記憶力。因此,一些動物也能夠找到其他動物放置食物的地方,導致偷竊率可能超過 30%。這種偷竊不僅限於同種動物,通常還包括在同一地區共存的不同物種之間的偷竊行為。
這個想法很明顯。為什麼不補充你自己的儲備,同時打擊你的競爭對手呢?當然,如果你是兩者中較小的一個,你或許可以將你的食物藏在較大的競爭對手無法到達的地方,同時偷走他們的藏匿物。對於許多齧齒動物來說,似乎小傢伙在搶劫方面做得更好。袋鼠鼠從小袋鼠那裡偷走的東西比反之亦然更多,黃松花栗鼠找到的較大的金披肩地松鼠的藏匿點更多,而最小的花栗鼠則更多地拿走東部花栗鼠隱藏的食物。然而,更有趣的問題是,這些強盜是如何找到這些藏匿點的?
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齧齒動物,通常是透過氣味。與蜜蜂的例子不同,這實際上不符合竊聽的條件,因為藏匿者並非故意留下氣味供他人尋找。相反,這相當於一種隨機搜尋,只不過有一些環境線索給你提示。在大多數情況下,與其隨機搜尋別人藏匿儲備的地方,你最好自己尋找食物。除非,當然,你能以某種方式瞭解他們把食物藏在哪裡。在這種情況下,潛在的竊賊確實會透過等待和觀察來竊聽,看看藏匿者計劃把食物藏在哪裡。這在鴉科動物中很普遍,鴉科動物包括渡鴉、松鴉和藏匿冠軍——克拉克星鴉。
渡鴉以其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具使用而聞名,可以在它們的清單上再添一項特長:犯罪策劃大師。由於任何理性的人都會保護自己的藏匿物,因此最好延遲偷竊別人的食物,這樣你就無需進行直接對抗(例如,在家裡沒人的時候入室盜竊)。直接對抗代價高昂,除非你在某些方面佔優勢,就像索馬利亞軍閥坐等攔截援助物資一樣。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更安全的策略是戰術欺騙。
雖然所有的鴉科動物都以其極其出色的空間記憶力而聞名,但渡鴉也會觀察競爭對手將食物藏在哪裡,等待一段時間,然後在進行藏匿的個體離開該區域後襲擊藏匿點。與其他長期以來藏匿數千顆種子(並且也記得其他人藏匿食物的位置)的鴉科動物不同,渡鴉更傾向於短期藏匿貴重食物。因此,觀察者試圖不被發現地進行觀察,而藏匿者則試圖混淆其寶藏的位置。正如預期的那樣,雙方都制定了對策,就像競爭的軍事行動制定的干擾和攔截戰術一樣。總的來說,這種在渡鴉身上看到的用於發現資訊和防止被發現的“軍備競賽”產生了非靈長類動物中為數不多的戰略或戰術欺騙的例子之一。
當然,像食物這樣的限制性資源的價值使自己適應了竊聽等行為,但其他有價值的資源呢?對於許多動物來說,尋找配偶需要一場艱苦、漫長、曠日持久的戰鬥。招潮蟹有一種可愛的求愛方式。你可能在海灘或鹽沼周圍的潮間帶區域見過它們。辨認它們最簡單的方法是看雄性,它們有一個大的小提琴形狀的爪子。
有時這些螃蟹看起來像是在用它們的大爪子向你揮手。事實上,雄性確實在揮手,但不是真的向你揮手,而是向雌性揮手。這種引人注目的揮舞動作旨在引起雌性的注意並給雌性留下深刻印象。雌性會被雄性揮舞爪子的頻率所吸引,而且越快越好。雖然這可能會引起她的注意,但它也像燈塔一樣吸引著其他雄性來爭奪她的愛。
米爾納及其同事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雄性招潮蟹會互相竊聽。如果一隻雄性發現另一隻雄性開始揮舞,它也會開始揮舞。此外,竊聽的雄性揮舞的頻率與與雌性完全視覺接觸的雄性相似。因此,雄性招潮蟹利用競爭對手的訊號來增加自己被雌性注意到的機會。同樣,雄性灌叢蟋蟀會竊聽一對二重唱的蟋蟀,並試圖攔截雌性,而寬紋彩葦蛙則像招潮蟹一樣,從其他雄性的鳴叫中獲取線索,以確定雌性是否在附近。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例子都集中在避免耗盡的資源或透過秘密手段獲取資源上。在更多情況下,可能更類似於我們人類所做的那樣,竊聽被用來探測潛在的威脅。例如,在動物交流系統中,一旦發出警報聲,就會進入“公共領域”,為其他人攔截警報聲創造機會。
這裡的挑戰在於,為了從異種警報聲中獲益,竊聽物種必須能夠解釋或解碼其他物種發出的資訊。這樣做,一個物種可以獲得幾個優勢,包括 1) 不必花費時間觀察捕食者,因為它們擁有異種哨兵系統,以及 2) 不必發出自己的警報聲,從而向捕食者暴露它們的位置。
當然,為了讓竊聽在一個群落中進化,你需要兩個物種面臨來自同一捕食者的風險,並且其中一個物種必須發出警報聲。這種形式的威脅竊聽已經在廣泛的物種中得到證實,包括哺乳動物、鳥類和蜥蜴。在鳥類和群居靈長類動物的混合物種群體中尤其常見。
例如,輝亭鳥喜歡在森林地面上覓食。這是一個危險的地方。在一些地方,輝亭鳥與吵雜吸蜜鳥共享棲息地,吵雜吸蜜鳥在樹冠中覓食。吵雜吸蜜鳥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們天生好鬥且非常吵鬧。它們經常攻擊或圍攻潛在的捕食者,如鷹。除了圍攻之外,它們還會發出兩種不同的警報聲,一種是在猛禽飛行時發出的,另一種是在捕食者棲息或在地面上時發出的。輝亭鳥已經瞭解了這兩種警報聲的含義,透過竊聽吵雜吸蜜鳥,它們擁有了一個私人警報系統,讓它們知道何時該逃之夭夭。
除了潛在的威脅之外,竊聽可能讓你更好地區分朋友和敵人,尤其是在存在不誠實行為的情況下。這樣,作為一個“沉默”的旁觀者會對你未來合作的意願產生強烈的影響。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從軍事角度來看是如何有利的。國家可能看起來是盟友,但竊聽可能會揭示分裂的忠誠。在較小的範圍內,社交竊聽可以為個人提供有關其地位或他人分享或利他的意願的重要資訊。
例如,小藍企鵝雄性在贏得與另一隻雄性的衝突時會發出“勝利”展示。當其他雄性聽到這種叫聲時,它們不僅不太可能與勝利者發生爭鬥,而且還會對所有的喧囂產生壓力反應。這類似於在人類身上發現的情況,竊聽會影響人們對男性支配地位等級的看法。
另一方面,透過竊聽獲得的間接證據可以幫助個人檢測到合作者與作弊者。麻雀雄性會與它們的鄰居爭鬥,直到領地建立起來。一旦交配開始,雙方雄性都應該節省精力,對抗陌生者而不是彼此。從戰略上講,這是有道理的,但也為一方雄性不遵守其協議創造了可能性。
換句話說,雄性如何確定它們是否應該信任達成的休戰協議?我們有句諺語,你的“聲譽”先於你,而且意味著一切,對於麻雀來說似乎也是如此。一隻特定的雄性會觀察它的鄰居如何與它的鄰居的鄰居互動。如果它透過竊聽確定它的鄰居背叛了和平條約,它也會選擇一種侵略性策略,因為它已經間接地觀察到它的鄰居不可信任。
與人類一樣,據報道,黑猩猩、清潔魚和狗可能會監測兩個人之間的互動,以評估哪個個體更利他主義且更願意合作。儘管對於狗來說,它們可以監測兩個人之間的互動!馬歇爾-佩希尼及其同事研究了狗是否透過社交竊聽來監測、理解和調整它們在觀察兩個人互動時的行為。之前的研究表明,狗會安慰第三方互動中的失敗者,並且還可以透過觀察一個人與另一隻狗的互動來判斷這個人是否會成為一個好的玩伴。在這項研究中,狗首先觀察到一個人向另一個人乞求食物。“自私”的人沒有給“乞求”的人食物,而“慷慨”的人則自由地與請求食物的人分享了他的/她的食物。
觀察狗的傾向,看它們是否會凝視每個參與者,然後進行測試,看看它們是否會優先接近“自私”的人或“慷慨”的人以尋找香腸。在實驗組中,狗沒有在“自私的人”身上浪費時間。狗不僅更頻繁地接近慷慨的食物分享者,而且與他們互動的時間也明顯更長。鑑於人類是陌生人,狗利用對第三方互動的竊聽來獲得有關特定人與它分享食物的可能性大小的寶貴資訊。狗不僅比我們有更好的嗅覺,而且在解讀人類行為和意圖方面似乎也比我們有時更聰明!
從無刺蜂的資訊素蹤跡到世界各地軍隊進行的廣泛電子監視,很明顯,獲取資訊,特別是透過竊聽等間接手段獲取資訊具有適應性優勢。傾聽者可以避免耗盡的資源,獲取額外的資源,獲得額外的保護以防禦捕食者,並確定他們的社會地位。在社會環境(物種內部和物種之間,例如人類與狗)中,在這些環境中觀察到個體之間的互動,評估一個人分享、合作或公平的傾向不僅可能使傾聽者或觀察者受益,而且還可能阻止自私行為。另一方面,對策在竊聽存在的情況下蓬勃發展,因此也許所有這些傾聽只是促進了更復雜的欺騙。
參考文獻
Akçay, C., Reed, V.A., Campbell, S.E., Templeton, C.N., Beecher, M.D. 2010. 間接互惠:鳴雀基於竊聽不信任具有攻擊性的鄰居。《動物行為學》80: 1041-1047。(doi:10.1016/j.anbehav.2010.09.009)
Bshary, R. & Grutter, A. S. 2006. 清潔魚互惠共生中的形象評分和合作。《自然》,441, 975-978。
Bugnyar, T. 和 Kotroschal, K. 2002. 渡鴉(Corvus corax)的觀察學習和食物藏匿點的襲擊:是“戰術性”欺騙嗎?《動物行為學》634:185-195。(doi:10.1006/anbe.2002.3056)
Dally, J. M., Clayton, N. S., & Emery, N. J. (2006)。藏匿保護和偷竊的行為和進化。《動物行為學,72,》13–23。(doi:10.1016/j.anbehav.2005.08.020)
Earley, R.L. 2010. 社交竊聽和條件合作作弊策略的進化。《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彙刊B》365:2675-2686。(doi:10.1098/rstb.2010.0147)
Grodzinski, U. 和 Clayton, N.S. 2010. 食物藏匿鴉科動物面臨的問題和認知解決方案的進化。《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彙刊B》365:977-987。(doi:10.1098/rstb.2009.0210)
Jones, B.C., DeBruine, L.M., Little, A.C., Watkins, C.D., Feinberg, D.R. 2011. 人類中的“竊聽”和感知的男性支配地位等級。《動物行為學》81:1203-1208。(doi:10.1016/j.anbehav.2011.03.003)
Leaver, L. A., L. Hopewell, C. Caldwell, 和 L. Mallarky. 2007. 觀眾效應影響灰松鼠(Sciurus carolinensis)的食物藏匿行為:避免偷竊策略的證據。《動物認知》10:23–27。
Lichtenberg, E., Hrncir, M., Turatti, I.C., 和 Nieh, C. 2011. 兩種競爭的無刺蜂物種之間的嗅覺竊聽。《行為生態學和社會生物學》65:763-774(doi:10.1007/s00265-010-1080-3)
Magrath, R.D. 和 Bennett, T.H. 2012. 恐懼的微觀地理:學習竊聽鄰近異種動物的警報聲。《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279:902-909。(doi:10.1098/rspb.2011.1362)
Marshall-Pescini, S. Passalacqua, C., Ferrario, A., Valsecchi, P., Prato-Previde, E. 2011. 家犬的社交竊聽。《動物行為學》81:1177-1183。(doi:10.1016/j.anbehav.2011.02.029)
Milner, R.N.C., Jennions. M.D., Backwell, P.R.Y. 2010. 螃蟹中的竊聽:女士偵探機構。《生物學快報》6:755-757。(doi:10.1098/rsbl.2010.0384)
Mouterde, S.C., Duganzich, D.M., Molles, L.E., Helps, S., Helps, F., Waas, J.R. 2010. 勝利展示告知竊聽的小藍企鵝新的支配地位不對稱。《動物行為學》83:605-611。(doi:10.1016/j.anbehav.2011.11.032)
Penner, J.L. 和 Davenport, L.D. 2011. 兩種物種(最小花栗鼠(Tamias minimus)和東部花栗鼠(Tamias striatus))的藏匿和偷竊行為的比較研究。《比較心理學雜誌》,125:375-384。(doi:10.1037/a0024562)
Subiaul, F., Vonk, J., Okamoto-Barth, S. & Barth, J. 2008. 黑猩猩是否透過觀察學習聲譽?來自與慷慨和自私的陌生人的直接和間接經驗的證據。《動物認知》,11, 611e623。Vander Wall, S. B., & Jenkins, S. H. (2003)。互惠偷竊和食物囤積行為的進化。《行為生態學,14,》656–667。
圖片
1. 渡鴉,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在維基共享資源釋出; 2. 招潮蟹,由Ianaré Sévi在維基共享資源釋出; 3. 輝亭鳥,由Cas Liber在維基共享資源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