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和管理人員,不要害怕技術:它不會取代課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去年,我們的校長向我們的教職員工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會被線上學習取代嗎?”

可汗學院因傳播為年幼學生提供線上學習體驗的理念而受到廣泛關注。K-12 教育界的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普遍擔心這可能會變成完全線上的學習系統;計算機可以取代教師,“線上學習環境”可以取代課堂。

線上學習系統可以取代課堂嗎?是的,它可以。會嗎?絕對不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十年前相比,當今教育中重視的技能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原始資訊做一些事情。為了在這個高度動態的世界中競爭,學生應該能夠與他人協作,以便創造、綜合、解釋和評估資訊。這些技能不是僅靠死記硬背就能學會的,而是透過發現、探究和探索來學習的。許多這些技能無法透過應用程式或網站成功教授,而必須在課堂上體驗並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

網際網路改變了社會對知識淵博的人的定義。就在 21 世紀初,受過教育的人是那些對一個或多個學科瞭解大量資訊的人。現在,我們許多人的口袋裡都裝著智慧手機。由於這種可訪問性,掌握大量資訊的實際價值大大降低。在這個“資訊時代”,獲取事實和資料不再是受過教育的精英的專屬,而是任何有網際網路連線的人都可以獲得。那麼,作為一個社會,“受過教育的人”是什麼?這個人有什麼價值?哪些資訊真正重要,哪些資訊已經淪為瑣事?

這就是課堂的用武之地。課堂不是虛擬詞典或演講廳,學生可以在那裡接收孤立的資訊片段,而是一個學生可以學習如何提煉和辨別他們在網際網路上找到的資訊的價值,以及分析偏見、評估內容和構建自己的知識的地方。

學生需要能夠與其他學生合作才能達成這些新的理解。在課堂上,協作過程正在為我們的學生做好準備,讓他們為我們現在更多地基於服務和麵對面互動而不是商品製造(五十年前的情況)的經濟做出貢獻。無論學校的社會經濟水平及其獲取技術的能力如何,情況都是如此。由於這種轉變,在當今世界,我們必須精通協作過程。

雖然線上學習在大學環境中變得普遍,但對於 K-12 教育而言,它根本不夠充分。正如約翰·杜威(2002)所說,“當學校將社會的每個孩子引入並培養成這樣一個小的共同體成員時……我們將擁有一個更偉大的社會的深刻而最好的保障,這個社會是值得的、可愛的和和諧的。”(第 124 頁)線上學習為大學創造了更多向學生傳達資訊的機會,但對年幼學生的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資訊的傳達。相反,這種教育負擔包括為學生在更大的社會中互動做好準備。

就像許多其他線上學習工具一樣,這種純粹的線上課堂理念也有其用武之地。當維基百科首次被普遍使用時,人們擔心它會成為一個學術上不可靠的來源,許多教育工作者禁止學生使用它。維基百科是有價值的:它是一個有用的研究工具,可以作為獲取更多資訊的起點。同樣,如果我們完全否定可汗學院等學習網站的價值,那將是不明智的。當學生需要加強某些技能時,這些線上學習工具可能非常有用。可汗學院的支持者稱讚它能夠確保每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並且在努力跟上課堂節奏的過程中不會忽視某些技能的強化。如果教育僅僅是關於技能強化,那麼這種模式實際上可以替代傳統課堂;我們作為教師知道,技能僅僅是全面教育的一個方面。

雖然技術不能取代課堂,但如果教師不利用技術進步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的多種方式,那將是他們的疏忽。現在,教師不必花費那麼多時間教學生記憶事實,可以將更多寶貴的課堂時間用於在需要學生批判性思考的層面上參與材料。技術是使這成為可能的工具。

有效的教師已經引導學生對內容進行深刻而有意義的理解達數代人之久;教師及其貢獻是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認為教師可以被技術取代,那就和認為在當今世界,教學可以脫離技術而存在一樣,都是誤入歧途。這些想法不是,也不應該是互斥的。在課堂上,必須將互動、協作和技術結合起來。

例如,我們的學生使用 Skype 與一位州議員進行了交談;雖然這種面對面的互動是透過電腦螢幕進行的,但學生們能夠獲得原本不可能獲得的教育體驗。另一種選擇,寫信,不會對學生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雖然不應透過技術進行所有互動,但其有目的的補充使用可以徹底改變學習體驗,而不會犧牲我們所珍視的教育理念。

教師的技能必須隨著技術進步而提高。雖然每年都有新技術被吹捧為不可或缺的課堂工具,但只有一部分才值得在課堂上實際使用。我們教給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評估技能;我們需要將這些辨別技能應用於我們可以選擇在課堂上實施的眾多技術工具。

僅僅因為一種教育工具不完美並不意味著應該被忽視。僅僅因為線上課堂不能取代教師的角色,並不意味著這種學習工具沒有教育價值。雖然有成千上萬種技術工具可以幫助加強教學,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將被淘汰。

參考文獻

杜威,J.(2002)。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最初出版於 1915 年)

本文的早期版本最初發表於教育科技部落格

Jody Passanisi is in her tenth year teaching and currently teaches eighth grade U.S. at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the Los Angeles area. She has a degree in psychology from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an M.A. in religious studies from the 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 and an M.S. in education from Mount St. Mary's College. She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DeLeT program at Hebrew Union College in Los Angeles, both as a fellow and a mentor teacher.

Shara Peters is in her fourth year teaching and currently teaches middle school at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the Orange County, CA area. She has a degree in Jewish studies from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was a fellow in the DeLeT program at Hebrew Union College where she received her teaching credential, and earned an M.A.T from American Jewish University. Jody and Shara's writing has been featured on 大眾科學, Education Week Teacher, and MiddleWeb. Follow them on Twitter @21centuryteachr.

More by Jody Passanisi and Shara Peter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