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退化的世界中,大自然的希望之光

令人驚訝的是,事實證明,雖然人口持續增長,但人均和單位經濟增長的環境影響已經減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在以兩種基本方式重塑地球的生態系統。我們進行大規模的自然棲息地向農作物和城市的轉化,以養活和安置我們不斷增長的人口。我們還透過狩獵、伐木和火災管理等活動,以更微妙的方式改變自然系統的狀態。

大規模的棲息地轉化和區域性的棲息地退化都會對自然的運作方式及其能夠維持的物種產生嚴重影響。例如,19 世紀北美野牛因狩獵而大規模減少。野牛的消失嚴重破壞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這些生態系統透過放牧和其他生物功能保持健康。

如今,太多的生態系統發現自己處於快速變化的狀態,因為“關鍵”物種——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它們在其棲息地中發揮著巨大的生態工程作用——正在消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隨著地球上的人口數量和財富在過去幾十年裡飛速增長,這種對自然的重塑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一些破壞已經被人口在城市中日益集中所平衡,在城市中,他們對野生地方的直接影響減少了。然而,我們現在正在以完全前所未有的地點和速度開採自然資源、建設基礎設施和轉化自然棲息地。

我們知道,這種重塑是有代價的。自然提供的生態商品和服務(如清潔水、風暴防禦和碳封存)是我們所有社會和經濟系統的基礎。隨著自然退化,這些生態系統服務也會退化。然而,關於地球上的“人類足跡”的程度以及這對自然和人類的未來意味著什麼,一直存在不確定性。

強大的計算機透過來自衛星網路的洪水般的資料工作,使我們能夠仔細記錄人類足跡的大部分大規模影響,例如森林土地向農業的轉化。

問題在於,我們足跡的許多強度較低的形式,例如我們廣泛的道路、電力線和水利灌溉網路(稱為線性基礎設施),以及牛羊的放牧地,比徹底的棲息地轉化更隱蔽,即使從最好的天基衛星也很難檢測到。

我們和幾位同事最近使用來自一系列衛星和“自下而上”來源(例如道路測繪清單)的資料,繪製了與人類壓力相關的八個因素——包括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可以進入的土地以及我們種植的作物。結果是地球上人類足跡的最新和最完整的影像,已於本週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圖片來源:奧斯卡·文特和詹姆斯·沃森

地圖顯示,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全球影響是廣泛的,地球上四分之三的地區現在已經被人類顯著改變。至關重要的是,地球上 97% 物種最豐富的地區已被人類嚴重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面臨著不斷惡化的生物多樣性滅絕危機。

我們的地圖也很獨特,因為它們可以追溯到 1993 年。自那時以來,人類足跡增長了近 10%。從長遠來看,在同一時期,人口增長了 23%,全球經濟規模增長了 153%。

總而言之,這表明在過去二十年中,人均影響呈減少趨勢,而每美元經濟活動的影響顯著減少。至少在全球範圍內,我們似乎正在提高我們管理對環境影響的效率。

我們發現,有 26 個國家在過去二十年中成功地大幅度擴大了經濟規模,同時縮小了其土地利用和基礎設施對環境的影響。這些國家,包括例如墨西哥和瑞典,往往具有良好的治理結構和較高的城市化率。

人們很容易得出結論,這些國家已經成功地將經濟增長與環境影響脫鉤。如果是這樣,那麼這些努力將是真正具有變革性的,我們將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東西。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來確定一些國家是否只是透過進口其商品和原材料將其影響轉移到海外。

婆羅洲的伐木駁船。圖片來源:奧斯卡·文特

我們認為,這一切都有一些普遍的教訓。在社會未能建立強大的治理結構來管理人類對自然的影響以造福於共同利益的情況下,我們對生態系統的需求將繼續加速,最終破壞其長期穩定性。因此將導致生物多樣性普遍下降,以及人類從自然系統中獲得的利益嚴重減少。

但是,在社會促進誠實的政府並積極鼓勵人們集中到城市,以便他們的住房和基礎設施需求不會分散在更廣闊的地區時,就有希望實現健康環境和經濟繁榮的底線。你更願意生活在哪個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