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千個詞語講科學:“向上走五號”挑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立場。


向更廣泛的受眾傳播科學的核心問題通常歸結為:你是否能用一種不熟悉該領域的人也能理解的方式來解釋一個複雜的科學主題? 常見的應對這一挑戰的方法,例如去除術語和使用易於理解的類比,聽起來原則上很容易,但在實踐中往往相當困難。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由遺傳學家 Theo Sanderson 建立的 “向上走五號”文字編輯器 引起了包括我和我的聯合博主 Anne Jefferson 在內的許多科學家的共鳴。 它受到 一幅精彩的 xckd 漫畫 的啟發,該漫畫透過嘗試僅使用一千個最常用的英語單詞列表來描述土星五號登月火箭的藍圖(因此得名“向上走五號”——“唯一將人類送往另一個世界的飛行太空車”),將消除術語的做法推向了幾乎荒謬的程度。該文字編輯器會將你輸入的任何內容與該列表進行比較,並在你使用列表中沒有的單詞時溫和地責備你。

Anne 和我並不是第一批發現“向上走五號”編輯器的科學家,但是當我們撰寫部落格文章,講述我們嘗試用“向上走五號”語言描述城市水文學(不用“溪流”或“河流”)和古地磁學(不用“磁”)的嘗試時,並挑戰其他科學家嘗試用“向上走五號”語言描述他們所做的工作時,我們收到了大量的回應——如此之多,以至於為了記錄下所有這些回應,併為了更方便地收集未來的條目,我們建立了一個名為“一千個詞語講科學”的專門 Tumblr 部落格來展示所有這些內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僅僅一週多的時間,它就積累了近三百個條目,主題從弦理論(“我們看到的各種不同的微小組成部分都來自於一種以不同方式運動的捲曲的長條狀物”)到認知科學(“我研究的是人類大腦中是什麼使我們能夠相互交談”),再到火山學(“來自地球內部的微小火巖碎片可以在空中飛舞”)、板塊構造學(“即使你腳下的地面感覺非常靜止,但實際上它移動得非常非常緩慢”)、奈米技術(“如果你把一個大的東西變小,它就會做出一些與你預期不同的事情”)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切。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噱頭,並認為你被迫遵守的限制過於嚴格;他們認為,透過用密集的“簡單”詞彙來代替術語,你只是用另一種語言複雜性來代替一種語言複雜性。 這當然可能發生,但前提是你沒有理解這項練習的意義。

我們在過去一週閱讀的大部分提交內容清楚地表明,如果你試圖超越簡單地替換停用詞語,並試圖重新塑造你想要解釋的概念,那麼可能會產生一些非常深刻的結果。 例如,以下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由 Richard Carter 提煉成其本質

我們在世界上看到的所有動物和綠色植物……都是透過相同的、固定的、簡單的步驟在我們周圍進行的。 這些簡單的步驟,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講,就是生長和生育後代; 像你的父母(但又不完全像他們); 並且能夠儘可能長時間地避免死亡。

如果所有生物學的統一理論都可以如此生動地描述出來,儘管受到了“向上走五號”列表的限制,那麼我認為我們都可以在我們自己的研究中找到這樣做的方法。 我當然覺得,我自己嘗試將我研究的磁訊號重新定義為儲存在岩石中的過去位置的記憶,如果我們以正確的方式詢問它們,它們可以告訴我們這些資訊,這確實讓我對解釋我所做的事情有了一些見解。 正如 Anne 評論說

在許多方面,我認為告訴人們你研究的是生活在“一千個一百年”以前的小綠東西,比說你研究的是生活在一百萬年前的生物,更能以一種切實的方式讓人感受到地質時間的浩瀚……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讓我們認真思考我們如何向彼此和非科學家解釋我們的工作。 將一個複雜的主題提煉成一個沒有術語的核心原則解釋,並說明它們為什麼令人興奮,這肯定需要更多的思考。 有時需要更多的文字。 但是,最終,如果它有助於人們理解科學的全部意義,那麼這種努力和那些精心選擇的詞語是完全值得的。

因此,我們希望人們繼續接受挑戰,並將他們的作品提交給“一千個詞語講科學”。 因為你不僅僅是在向其他人解釋某件事——你也是在向自己解釋。

“如果你想要一個稍微寬鬆一點的詞彙表來使用,那麼 Theo Sanderson 現在推出了 “向上走六號”,一個根據單詞的使用頻率對其進行顏色編碼而不是直接拒絕的編輯器。”

Chris Rowan is a geologist specialising in tectonics, the deformation of continents, and paleomagnetism. He is currently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Geology at Kent State University. He blogs at Highly Allochthonous.

More by Chris Row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