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數字時代研究的角色
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導致了可用資訊的爆炸式增長。當學生搜尋關於某個主題的資訊時,他們會遇到大量的文章,這些文章來自可信和不可信的資源。研究技能一直被認為是社會研究學科的支柱,儘管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不依賴紙質書籍,研究本身的性質也在迅速變化。作為社會研究教師,我們的工作是認識到這些變化如何對我們的學科產生影響。
百科全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諮詢永遠值得信賴的《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過去,我們可以固有地信任我們找到的資訊與我們的查詢最相關,以(相對)公正的方式呈現,並且是準確的。現在,找到資訊只是研究挑戰的一小部分。學生現在必須辨別他們找到的來源是否包含準確、真實和有據可查的資訊。一旦他們完成了這一點,他們必須確定其來源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它是否以明顯偏頗的方式呈現資訊。這種技能通常在大學級別的歷史課程中找到,但現在年僅四年級的學生就需要開始培養這種能力。
網站的價值
在收到太多僅依賴維基百科的研究論文後,我們意識到這些技能需要明確地教授,並且需要在我們的社會研究課上培養。在尋找以前釋出的關於網際網路技能的課程時,我們找到了 Common Sense Media 的“先測試後信任”材料,這正是我們所尋找的。它們引導學生對每個來源提出棘手的問題:偏見是否顯而易見?誰為該網站付費?他們的資訊引用了多少來源?感謝這些材料,學生至少可以對線上來源提出正確的問題。
為了具備評估網際網路上找到的來源的技能,我們不僅需要教授工具來做到這一點——例如 Common Sense Media 的“先測試後信任”材料中找到的工具——而且我們需要教授如何評估學生閱讀的來源的視角,並且要教給比以前更年輕的學生。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教授關於偏見的知識。
視角
顯然,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歷史學家是從特定的視角進行寫作的。第一手資料作者的視角是從個人經驗的角度寫成的。《阿比蓋爾·亞當斯書信集》以不同於托馬斯·傑斐遜著作的方式反映了她對政治、婦女權利和奴隸制的看法。縱觀歷史,歷史學家都透過他們自己的偏見——他們的政治、文化和經驗——的視角來看待事件。此外,歷史學家可以獲得的某些資訊限制了他們可以和不可以寫的內容。然而,當我們還在中學時,學生不太經常遇到百科全書以外的二手或三手資料——因此,教授關於偏見的知識並不那麼必要。
但現在,網際網路上的二手和三手資料可以被任何人找到,並且由任何人撰寫——評估來源的偏見在評估該網站是否有用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網際網路不像學術期刊那樣經過同行評審,學生將不得不自己進行評估。我們教我們的歷史學生透過閱讀兩個不同視角撰寫的關於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來源來評估偏見。學生在文字中找到有助於揭示來源視角是什麼的細節。學生找到有暗示性的形容詞,弄清楚包含哪些資訊,省略哪些資訊。一切都是資料。
社會研究中的分析和評估
用於檢測來源偏見的工具,以及它們需要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必須成為社會研究課程的一部分,並且現在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早。然而,檢測偏見所需的評估和分析的批判性思維技能不一定在學生達到皮亞傑描述的形式運算階段之前發展起來。雖然視角分析的種子需要儘早播下,但有些學生可能尚未在發展上準備好學習如何自己辨別。為了幫助他們,有一些工具可以幫助梳理大量可用的資源。例如,像 SweetSearch 這樣的搜尋引擎只顯示適合學生的結果(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找到的網站沒有偏見)。
今天,人們不一定因為他們知道多少資訊而被認為是知識淵博,而是因為他們對這些資訊的運用能力有多強。作為歷史學科的教師,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學生如何分析和評估他們找到的資訊比在一個地方收集這些資訊更重要。我們要求學生進行研究,但這不僅僅是查詢資訊了。學生將需要篩選網際網路上的多個視角,並最終決定哪些視角對他們的目的有價值和有用。作為社會研究教師,我們必須向他們展示如何研究。
圖片來源: freedigitalphoto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