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亞當·史蒂文斯審視了眾包的界限以及公民科學的起點,並提出了他對動物園宇宙中的專案是否能被歸為公民科學的質疑。 史蒂文斯認為,影像分類(“簡單的資料處理”)只是科學真正開始之前的步驟。 就像我參加賽跑,表面上是從發令槍響開始,但實際上早在幾個月前我開始訓練時就已經開始了。 太空探索的新時代並非始於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刻,而是始於任務控制中心的大量資料處理工作。 同樣地,在公民科學領域,對於如何界定這類協作努力存在許多劃分方式,但我不確定設定狹隘的界限有何意義。
其他人已經做出回應,解釋了為什麼動物園宇宙的專案可以被算作公民科學,例如這裡、這裡和這裡。 公民科學廣泛涵蓋公眾參與科學,直到我看到凱倫·詹姆斯的回覆給史蒂文斯,我才意識到人們正在討論什麼算作公民科學,什麼不算作公民科學的細微之處。
史蒂文斯對動物園宇宙中點選和標記的看法讓我想起了威廉·惠威爾定義的科學等級制度。 他在他的1835年大潮汐實驗中用“從屬勞動者”一詞來形容公民科學的參與者。 概括來說,惠威爾寫道,普通民眾有能力收集資訊,就像收集珍珠一樣,而專業科學家則有能力理解資訊的意義,就像將珍珠串成項鍊一樣。 科學的刻板印象側重於一個孤獨、不修邊幅的個體,長時間工作,緩慢而迭代地完成科學方法的步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要理解動物園宇宙式的公民科學,不妨想象一下基於大規模協作努力的科學,任務被細分。 公民科學可以看起來像是一種愛好、一個遊戲、一個謎題、頭腦風暴,甚至像是枯燥乏味的苦差事。 公民科學專案在多大程度上為人們打開了創造知識的大門,程度各不相同。 有時一個專案必須吸引人們參與,而在其他情況下,人們會蜂擁而至。 如果史蒂文斯將公民科學參與定義為像串珍珠一樣狹隘,那麼這種模式永遠不會真正敞開科學的大門,更不用說像動物園宇宙那樣吸引數十萬人參與了。
到目前為止,討論的重點一直放在基於個體參與者的視角、他們的活動以及他們是否真正體驗或瞭解科學過程來定義公民科學,就好像這些特徵是決定什麼是公民科學和什麼不是公民科學的基礎一樣。 所有公民科學的共同點是包含公眾成員參與各種方式的協作研究; 一些專案沒有明確的公眾教育目標。 我對公民科學的科學學習和社會成果感到敬畏,但我不認為有必要使用科學學習和社會成果的存在與否或質量作為確定什麼是公民科學的標準。 公民科學,就像其他型別的科學一樣,當它產生可靠的新知識時,它就發生了。 動物園宇宙的參與者已經完成了科學工作,因為他們幫助完成了產生可靠新知識的漫長過程。
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說,“公民”一詞與治理相關聯,賦予了一個國家的參與成員權利和責任。 在公民科學的背景下,“公民”傳達了任何人都可以承擔參與科學事業的權利和責任的理念。 在這兩種情況下,公民都參與了一個更大、集體的過程。 公民科學並不意味著參與者必然成為科學家並完成所有工作。 如果公民科學專案的目標是讓參與者獨立完成科學的所有階段,那麼……這與博士課程的目標相同。
圖片來源:MASAYUKI KATO; Abraham Pisarek,和德國聯邦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