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與拉格納·格拉尼特一同追求密涅瓦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我匆匆瀏覽過去幾十年參加林道會議的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時,我很慚愧地發現我只認得幾位。而且即使認得,也很少是因為我熟悉這位獲獎者或他的工作。例如,我只知道諾貝爾獎得主   奧托·瓦爾堡 是因為以他名字命名的生化過程(瓦爾堡效應)。

這些人是昔日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花費數年時間揭示了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知識。然而,今天我對他們的瞭解僅限於維基百科上的一些條目。

為了彌補對過去諾貝爾獎得主缺乏瞭解的情況,我轉向了林道會議的媒體庫,您可以在這裡找到它。媒體庫收錄了一系列錄音,這些錄音是從六十年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會議中挑選出來的。大多數較早的講座只有音訊版本,但仍然非常值得一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瀏覽媒體庫感覺就像在翻找你祖母的閣樓,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箱子裡可能藏著什麼寶藏。我偶然發現的一個令人驚喜的寶藏是拉格納·格拉尼特在1972年林道會議上所做的演講(右圖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在清晰的錄音中,他給人的印象是一位頭腦敏銳的善良人。這可能是因為他那迷人的英式-斯堪的納維亞口音,但我認為更多的是因為他對科學過程本質的深思熟慮,這些思考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在聽他的演講之前,我對拉格納·格拉尼特一無所知,但是一些   線上   傳記   在這裡提供了幫助。格拉尼特於1900年出生於赫爾辛基,並在那裡學習醫學。從他最早的學生時代起,格拉尼特就對人類視覺著迷。作為一名生理學家,他對視覺神經和視網膜進行了生物電研究。他最終於1937年證明了 三色視覺 理論,該理論是亥姆霍茲在半個世紀前首次提出的。1967年,格拉尼特因其在人眼視覺處理的生理和化學起源方面的工作而獲得了 諾貝爾獎

到1972年格拉尼特發表演講(題為“發現與理解”)時,他已經是一位功成名就的科學家,擁有完整的職業生涯。在他的演講中,他回顧了年輕時的自己,看到一個充滿激情、不耐煩的研究人員,渴望在科學界留下自己的印記(格拉尼特的話語更富有詩意。在他的演講中,他提到了“追求 密涅瓦”的樂趣)。

三十年後,他告訴聽眾,他對科學過程產生了不同的態度。年輕的格拉尼特總是熱衷於追求下一個重大發現,而年長的格拉尼特則渴望理解。他甚至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回顧自己的研究。他解釋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種超然的態度伴隨著一種比單一發現所提供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感。他向我們保證,發現和理解是兩個不同的、不相關的過程。

"“發現具有獨特性,與特定的時間點相關聯,而理解則不斷深入,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因此是一個持續多年的過程。”"

格拉尼特說,很容易理解科學界對突破性發現的過度強調。發現提供“即時的興奮感”,並且可以指望“同事、外行和捐助者立即給予讚賞”。

格拉尼特說,相比之下,科學理解需要多年的發展。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理解才是科學努力的真正目標。

達爾文透過自然選擇發展進化論是格拉尼特提出的最強有力的例子。當達爾文首次提出進化論時,這個想法並不新鮮,而且他當然不是因為一時的靈感而得出結論的。僅僅是因為他花了20年的時間收集了大量的證據,才能夠說服他的同行。理解勝過了發現。

科學成果的緩慢成熟有很多好處。隨之而來的是更深沉、更豐富的味道:“我們所閱讀的,我們積極記住的,以及我們自己對我們感興趣的領域所做的貢獻,都逐漸在我們內心構建成一個生機勃勃且富有創造力的結構。” 後天習得的原創性是存在的,它只需要時間來成長和成熟。

這種對科學過程的較長遠的看法已經受到了壓力。現在是這樣,但在格拉尼特時代就已經如此了。他感嘆道,“通往真正知識的漫長、狹窄和曲折的道路變得越來越難走”。年輕的科學家不得不“用初步筆記填滿期刊”。他們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潛力,而是變成了“小東西的大生產者”。格拉尼特警告說,“一個領域內不應該有太多人只關心技術上可解決的問題,而不關心什麼值得解決。”

聽完格拉尼特的演講後,我突然意識到這個人對科學的熱情仍然像他年輕時一樣。火焰可能燃燒得不那麼猛烈和更受控制,但它仍在燃燒。這是一個不太關心發現的優先權或一個想法的起源,而是關心科學本身錯綜複雜的模式的人。我非常同意格拉尼特關於這個話題的最後幾句話:“長遠計劃[...]培養了某種洞察力,這種洞察力使關於智慧財產權的爭論變得毫無意義。”

但說真的,你不應該在這裡讀到這些智慧之語,因為我幾乎無法公正地表達它們。去媒體庫,親自去聽聽吧!

關於作者: 盧卡斯·布勞威爾斯是一位最近畢業的大學生,他在荷蘭奈梅亨的拉德堡大學獲得了疾病分子機制碩士學位。盧卡斯在 Thoughtomics 上撰寫關於進化的部落格,並在推特上以 @lucasbrouwers 的身份發帖。除了撰寫科學文章外,您很可能會發現盧卡斯戴著耳機聽電子音樂,或者在低地國家騎腳踏車。

文中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交叉釋出於林道諾貝爾獎得主社群的官方網站——林道會議的互動之家:林道諾貝爾獎得主會議媒體庫中的寶藏

My name is Lucas Brouwers. Most of my writings here will concern evolution somehow, which is the one topic that fascinates most. I like exploring evolution through bioinformatics or molecular biology, though I won't eschew other fields of science if the topic is interesting. Please call out any mistakes I might make while doing so! Science is amazing and I love writing about science. I currently write for a daily Dutch newspaper, where I hope I can convince others of the awesomeness of science and evolution.

More by Lucas Brouwer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