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哈里·克羅託爵士昨天做了一個演講,這與林道會議至今為止的任何其他講座都不同。克羅託沒有談論他所做的工作,也沒有談論他作為科學家的生活。相反,他做了一個精彩的演講,向他的聽眾展示了大量的影像。他不斷地在藝術、科學和教育之間切換,然後又切換回來。
克羅託在演講中展示了電影《第三人》中的一個場景,原因將在本部落格文章的後面部分闡明。對於那些不熟悉這部電影的人,《第三人》講述的是一個名叫霍利·馬丁斯的年輕人,他計劃參加一位老朋友哈里·萊姆在戰後維也納的葬禮。但很快,事情變得明朗起來,萊姆的死是偽造的,他已深陷犯罪泥潭。萊姆在維也納消失了,對於霍利來說,這座城市很快變成了一個陌生而充滿敵意的迷宮。
哈里·克羅託說,《第三人》是他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我能理解為什麼。克羅託的講座和這部經典電影有一些共同的主題。讓我們跟隨霍利和克羅託進入迷宮,看看他們能提供什麼隱藏的瑰寶和發人深省的見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萊姆是一位逃脫大師。維也納的下水道系統是他躲避法律並在城市中活動的地方。霍利只有在重構了當晚他瞥見哈里的事件後,才發現這個隧道系統是萊姆的藏身之處。
霍利尋找萊姆的方法體現了科學過程的一些特徵:實驗、重複和發現。克羅託強調了科學方法在我們尋求真理過程中的重要性:“科學是唯一能夠以任何程度的可靠性確定真理的哲學建構。”
教育應該包括教導年輕人如何判斷他們被告知的事情是否真實。克羅託問我們,有多少人知道伽利略和哥白尼關於地球繞太陽旋轉的證據?舉手的人不多。我們大多數人都在不瞭解證據的情況下接受了這個事實。克羅託的資訊是:“找出你所接受的一切事物的證據。” 否則,一切都變得隨意。
在《第三人》的一個關鍵場景中,霍利在乘坐摩天輪時,邀請哈里加入他的犯罪活動,在黑市上出售稀釋的青黴素。哈里策劃的騙局正在傷害成千上萬的人。霍利表達了他對那些將因他的行為而受苦的人們的擔憂。哈里回答說:“受害者?別那麼戲劇化。看看下面。告訴我。如果其中一個點永遠停止移動,你真的會感到任何憐憫嗎?如果我為每個停止移動的點給你兩萬英鎊,你真的會,老夥計,叫我把錢留下,還是會計算你能捨棄多少個點?”
彷彿直接回應萊姆,克羅託說“青黴素是一個奇蹟”。它是化學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之一,與麻醉劑並列。當然,它絕不是可以為了犧牲他人利益而扣留和稀釋的東西。
事實上,一個點都不能被捨棄。科學家有責任和道義義務不參與會傷害同胞的研究。他引用了約瑟夫·羅特布拉特的話,他是少數幾個拒絕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物理學家之一:“我們以人類的名義,向人類呼籲:記住你們的人性,忘掉其餘的。” 我們不再需要更多的原子彈。
在演講的結尾,克羅託用幾句話談到了他自己的發現巴克敏斯特富勒烯。克羅託說,他一直將巴克球與鑽石和石墨烯相提並論。這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分子:以前沒有人認為這種分子會存在。即使在克羅託和他的同事們證明他們已經制造出巴克敏斯特富勒烯之後,人們仍然懷疑這種分子是否天然存在。看看哈里·克羅託在 1996 年對此的看法
十多年後,天文學家宣佈,他們已經在星際星雲中,在恆星之間,發現了巴克敏斯特富勒烯的光譜特徵。
注:將維也納比作迷宮的意象並非我自己的設計。我借鑑了約普·萊爾森的最新著作《歐洲,鏡子之屋》。
圖片來源:Flickr 上的 Hen3k。
*
關於作者:盧卡斯·布勞沃斯是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在荷蘭奈梅亨的拉德堡大學獲得了疾病分子機制理學碩士學位。盧卡斯在 Thoughtomics 上撰寫關於進化的部落格,並在 Twitter 上使用 @lucasbrouwers。除了撰寫科學文章外,您還可能發現盧卡斯戴著耳機聽電子音樂,或在低地國家騎腳踏車。
文中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交叉釋出於林道諾貝爾獎社群的官方網站——林道會議的互動之家:哈里·克羅託爵士:《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