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但不是世界末日

2016年並非沒有科學和環境方面的希望時刻,或許,甚至為新的一年播下了樂觀的種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我們邁向2016年底時,如果回顧過去的一年,你可能會感到某種程度的厄運和沮喪——尤其是在環境方面。過去的12個月確實看到了許多令人沮喪的頭條新聞;全球氣溫創歷史新高、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以及至少10,000個物種被認為已經滅絕。真是多事的一年!

但2016年並非沒有希望的時刻,或許,甚至為新的一年播下了樂觀的種子。

2016年的好訊息之一來自石油之鄉的中心地帶,保守的得克薩斯州城市喬治敦因成為美國最大的100%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的城市之一而成為頭條新聞。“這是一個商業決策,而且是不需要動腦筋的決定,”市長戴爾·羅斯在被問及為何做出這一改變時說。“我沒有環境科學之類的學位,[但]在我看來,得克薩斯州的太陽和風將持續很多很多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你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由於像喬治敦這樣的可再生能源專案,2016年也將被銘記為溫室氣體排放趨於平穩的一年——即使經濟產出持續增長。國際能源署 (IEA) 的資料顯示,全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保持平穩。一些人曾推測,減少排放將以全球經濟增長為代價,但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表明,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超過3%。看來,2016年將是人類歷史上經濟增長與溫室氣體排放脫鉤的首批年份之一——這是一項重大成就!

而且2016年不僅僅是關於人類的成就。今年也將被大熊貓所銘記,經過一個世紀的滅絕鬥爭,它終於被宣佈為“非瀕危”。大熊貓的困境長期以來對保護界具有特殊意義,熊貓於1961年被採納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官方標誌。50多年後的2016年9月,在全球瀕危物種名單上,大熊貓的地位最終從“瀕危”降級為“易危”——這是生物多樣性的重大勝利!

為了慶祝這些默默無聞的成功故事,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學會還將舉辦世界首屆地球樂觀峰會,計劃於2017年4月22日與地球日同期舉行。他們甚至啟動了一個特殊的標籤#EarthOptimism,以在社交媒體上跟蹤這些積極的案例研究,並在年末的沮喪情緒蔓延到你的新年慶祝活動時提供樂觀的來源!

這一年可能即將結束。但地球,似乎仍然在堅持著。

 

Jayde Lovell is a STEM communicator for the New York Hall of Science, a resident science host for The Young Turks, and a STEM 'muse' for AOL's Cambio platform. Lovell holds a degree in neuroscience and is the host of her own YouTube channel, 'Did Someone Say Science'. She has produced videos for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Rolls Royce Engineering, and she has been featured in EducationWeek, Fortune, Men's Health and Mashable. Lovell is currently in development for her pilot TV script 'SEC's' (a teen drama centered around the lives of student engineers), for which she received funding from The MacGyver Foundation.

More by Jayde Love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