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人是理智的嗎?”精神病學家對記者們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位精神病學家是艾倫·弗朗西斯。這些記者是參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2012 年媒體中的醫學課程 (#NIHMiM12) 的 48 位熱情且投入的參與者。這是一個證據訓練營,於週日晚上(10 月 14 日)開始,接下來是每天 12 小時的工作——其中很多時間將用於學習統計學。但聽眾對這種沉浸式體驗的渴望並不是他們被質疑理智的原因。

弗朗西斯是一位退休的精神病學家,你可能從他的部落格或頻繁的媒體採訪中瞭解到他。他曾擔任《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 4 版 (DSM-4) 的編纂委員會主席。而且,他是對今年晚些時候即將釋出的下一版 DSM-5 表示不滿的主要領導者。它可能會極大地擴充套件你可能被貼上精神疾病標籤的途徑。你可以在《大眾科學》上閱讀更多相關資訊,以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上閱讀一篇關於利益衝突的重要文章。

關於我們理智的有趣問題並不是特別針對在場的記者、科學家和醫生。這是對弗朗西斯所稱的精神病學“診斷膨脹”的嘲諷。即使是使用 DSM-4,這個問題也已經開始失控,越來越多的“日常生活症狀”被重新定義為精神障礙——藥物作為處方,其副作用常見且價格昂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中塑造我們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問題有多嚴重?使用 DSM-4 的精神障礙標準,幾乎一半的美國人在一生中都會被診斷出患有精神障礙——而其他國家也不甘落後。弗朗西斯擔心“正常人的範圍正在變成一個小水坑”。

除非有更多改變,否則在 DSM-5 的世界中,如果一個人能夠在沒有精神疾病標籤的情況下度過童年和青春期,那可能會是一項成就。艾倫說,人們並沒有改變,但新的標籤和現有標籤範圍的擴大為疾病的“流行”奠定了基礎。

日常生活中的症狀被誤解為——可治療的——精神障礙,即使診斷充其量是模糊的,並且治療的好處大於危害。正如今年《英國醫學雜誌》上關於過度診斷的一篇文章和會議公告所指出的那樣,這個問題並不侷限於精神病學。

弗朗西斯呼籲“拯救正常”(他即將出版的書的書名)。他的一些處方非常激進。例如,不僅對行為不端的製藥公司處以罰款,而且還要減少專利。還有一個“FDA”來確定診斷,而不是允許過度投資於他們“寵物”診斷的專家組掌握如此大的權力:“如果你是專家,你會喜歡你的診斷——它會成為你的寵物。這是人之常情。”

艾倫指出菸草行業權力的變化,以此作為希望的理由,認為這個問題可以扭轉局面。他呼籲媒體更多地關注對違反營銷規則的公司處以的罰款,而少關注新聞稿中宣傳疾病和治療方法的“令人屏息的說法”。

弗朗西斯·艾倫以一場充滿智慧和激情的風暴開始了 2012 年媒體中的醫學課程——以及推文;大量的推文(標籤 NIHMiM12)。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樣,來自 48 位投入的記者,他們有共同的報道主題,這是一個善於表達、見多識廣且精力充沛的群體。弗朗西斯回答的第一個問題之一是關於他呼籲對熱情專家炒作一個寵物問題的說法持懷疑態度的。他被問到,作為一個熱情的專家本人:“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你?”接下來關於弗朗西斯關於苯二氮卓類藥物的宣告的熱烈對話證明了良好新聞的價值和重要性。

大約有 250 名記者申請參加該課程。成功的參與者來自多家主要廣播網路、一家有線電視網路 (CNN)、日報、科學和女性雜誌、廣播等等。更多關於課程的部落格即將推出。但對於這第一個晚上,最後要說的是醫療保健領域更普遍的過度醫療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健康的人被過度治療,而需要幫助的人卻經常被治療不足。

弗朗西斯本週末一位摯友的去世讓他非常在意。他的朋友違背了他希望臨終關懷的願望,被拉入了醫院死亡的漩渦。關於這種對死亡的過度醫療化:“這是對死亡尊嚴的侮辱。這是對愛的尊嚴的侮辱。”

利益宣告:我正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媒體中的醫學課程上演講,雖然我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工作,但我不是本次活動組織的一部分。這裡表達的觀點是我自己的。媒體中的醫學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疾病預防辦公室組織的年度活動。

圖片:作者來自 Statistically Funny

Hilda Bastian was a health consumer advocate in Australia in the '80s and '90s. Controversies riddled with ideology and vested interests drove her to science. Epidemiology and effectiveness research have kept her hooked ever since.

More by Hilda Basti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