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的證人是不可靠的證人嗎?

目擊者記憶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不受輕度甚至中度酒精攝入的影響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想象一下:你正在酒吧裡。你已經喝了幾個小時的啤酒。一杯變成了兩杯,兩杯變成了五杯。在醉酒狀態下你離開,開始搖搖晃晃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你目睹了一起暴力襲擊事件。你立即報警並告訴他們你記得的事情。

每天,人們都會發現自己處於這種情況。犯罪往往是由醉酒的人實施的,針對醉酒的人,在醉酒的人面前發生。暴力犯罪尤其如此。當我們試圖解決這些案件並追究肇事者的責任時,相關人員的陳述可能成為唯一可用的證據。但是我們能相信這些記憶嗎?

勞倫·蒙茲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成癮醫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她的工作重點是瞭解使用藥物的人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她還具有研究虛假記憶,即令人痛苦的事件的背景。這使她處於理想的位置來告訴我們醉酒的人是否可以擁有可靠的記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比我們想象的要好?

根據蒙茲的說法,“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的記憶不是完美的;有缺陷的目擊者記憶是錯誤定罪的關鍵原因之一。我們也知道不同的物質(例如,酒精、非法物質和某些藥物)可能會損害記憶。”

那麼,酒精究竟是如何影響目擊者的記憶的呢?大多數實驗研究(如這項研究這項研究這項研究)發現,醉酒的目擊者在陳述準確性或易受扭曲的影響方面實際上與清醒的目擊者沒有區別。一項今年發表的研究甚至發現,在目睹犯罪後飲酒會使證人更可靠,因為這會使他們不太可能接受研究人員給出的虛假細節。

然而,蒙茲認為應該謹慎對待這項研究,“雖然已經有一些實驗室研究讓人們飲酒然後測試他們的記憶力,但這通常涉及低水平的酒精”。換句話說,研究研究的參與者可能不像喝了五杯威士忌酸酒後走出酒吧並目睹實際犯罪的人那樣醉。她認為,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不知道醉酒會在多大程度上(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是否)損害對事件的目擊者記憶。”

你好,警官...

那麼,警察該怎麼做呢?蒙茲說,警方通常有關於他們應該如何對待飲酒者的指導方針;“一般來說,警方審訊程式會排除對醉酒證人的審訊。”她說,這是有問題的,因為除了醉酒的證人實際上可能並不那麼糟糕這個問題之外,這些指導方針還涉及一個假設,即警察可以識別某人是否喝醉(或其他醉酒),而無需進行任何實際的藥物測試。

似乎很簡單。口齒不清、跌跌撞撞,也許還有一些隨機的傻笑。這些是我們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看到的行為,但絕不是普遍的。也許像我一樣,你有一些朋友的行為比他們飲酒量所顯示的要清醒得多。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醉酒的人是什麼樣的?

蒙茲指出,幾乎沒有關於人們是否能判斷出其他人是否喝醉的研究。這是她接下來關於醉酒檢測工作的一部分;“我希望我的研究將以兩種主要方式做出貢獻:幫助確定哪些(如果有)醉酒的線索是有用的,並幫助找出在受影響時對事件的記憶是如何受到損害的。”

似乎可以總結的結論是,即使是涉嫌醉酒的證人也應該被認真對待。此外,應該在目睹犯罪後立即對輕度或中度醉酒的人進行審訊,而不是在他們清醒之後(根據這項研究)。

不要讓幾杯酒阻止你提供證詞。醉酒的證人仍然可以是好的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