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冒著老生常談的風險,鋼鐵俠神話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那套盔甲。以及託尼·斯塔克透過斯塔克工業公司投入到這套盔甲以及相關技術中的所有科學和工程研發。
隨著下一部漫威影業電影(《鋼鐵俠3》)將於 5 月上映,我認為現在是回顧這位裝甲復仇者以及他過去半個世紀生活中的一些關鍵時刻的好時機。您在下面看到的是我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鋼鐵俠史詩級技術成果的“十大”列表。
1. 1963 年 3 月的《懸疑故事》第 39 期 “鋼鐵俠誕生!”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13 年是無敵鋼鐵俠誕生的 50 週年。所以讓我們先指出他在斯坦·李和拉里·利伯執筆、唐·赫克繪畫、阿特·西梅克排版的故事中的首次亮相。這是鋼鐵俠的最初起源故事,託尼·斯塔克在越南受傷。託尼和何·殷森教授被邪惡的黃秋強迫製造武器。他們卻製造出了最初的鋼鐵俠“灰色盔甲”。這套盔甲實際上就像一套經過重度加固的盔甲,帶有火箭和有限的武器。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託尼·斯塔克對黃秋說:“你現在面對的不是一個受傷垂死的人,也不是一個年邁的溫和教授!這是鋼鐵俠,他反對你和你所代表的一切!”事實上,這句話讓我懷疑——當您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所有年輕、有幹勁的教授都在哪裡?
2. 1963 年 12 月的《懸疑故事》第 48 期 “新鋼鐵俠大戰… 神秘的娃娃先生!”
託尼創造了一種新的紅色和金色盔甲系統,體積大大減小。這可能看起來是一個微妙的進步,但它是一套更擬人化的盔甲。這意味著他可以在裡面更容易地移動,並且盔甲也被展示為模組化的並且可儲存的。雖然它看起來更令人敬畏,但它在對抗衝擊力方面不如舊盔甲安全和具有保護性。
3. 1987 年的《無敵鋼鐵俠》第 218 期 “深海危機”。在這個故事中,託尼·斯塔克開發了一種額外的外骨骼,可以安裝在他的鋼鐵俠盔甲上,以便他可以進行深海潛水。下圖的“C”面板中展示了這種奇特的盔甲。請注意它與“可游泳”的 Newtsuit 和 Exosuits(在 A 和 B 面板中顯示)的一般設計理念非常接近,並且由 發明家 Phil Nuytten 建立。我真的很喜歡科學事實和科幻小說之間的這種聯絡。我也真的很喜歡託尼即使在用於深水作業的額外外骨骼內部也佩戴著鋼鐵俠頭盔的方式。
4. 1992 年 9 月的《鋼鐵俠》第 284 期 “鋼鐵的遺產”
這是吉姆·羅德作為戰爭機器的首次全面亮相。託尼(在“死後”傳輸中)告訴羅迪,他專門為他和他的身體制造了這種新的重型軍事化盔甲。這暗示了對定製盔甲的需求,以及像鋼鐵俠和戰爭機器套裝這樣先進的神經假體不能簡單地像從架子上拿起的衣服一樣穿戴。需要個人調整和大量的訓練。
5. 1993 年 3 月的《鋼鐵俠》第 290 期 “今年的型號”
託尼部分癱瘓,他不確定是否能夠恢復行動。因此,他創造了一種遙控“遠端呈現盔甲”(NTU-150),該盔甲利用透過大腦植入物和耳機進行的遠端控制。這個總體思路預示了現在正在探索的 腦機介面 的概念。但不是用於控制機器人盔甲。還不是。
6. 2005 年 1 月至 2006 年 5 月的《鋼鐵俠》(第 4 卷)第 1-6 期“絕境”故事線
這個故事線揭示了“絕境”神經介面盔甲的絕妙概念。它由才華橫溢的沃倫·埃利斯撰寫,阿迪·格拉諾夫繪製了令人驚歎的藝術作品。鋼鐵俠的起源故事從越南更新到海灣戰爭,並描述了鋼鐵俠套裝的神經介面概念。正如我在 《發明鋼鐵俠》 中廣泛論證的那樣,絕境盔甲最接近於使整個鋼鐵俠概念能夠與生物人體一起工作的必要條件——作為一種完全整合的神經假體。《鋼鐵俠3》的許多預示都表明絕境將在情節中發揮重要作用。
7. 2007 年 3 月至 8 月在特別“鋼鐵俠:超高速”系列中發行的《鋼鐵俠》第 1-6 期
在“超高速”中,鋼鐵俠盔甲獲得了感知能力並變得狂暴。它在沒有“飛行員”的情況下四處飛行,造成嚴重破壞,直到託尼使用舊盔甲最終擊敗了它。這是一個很好的警告,說明在建立幾乎可以由人類使用者控制的自動盔甲時,需要在需要透過安全措施(想想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來控制和保持盔甲平衡的脆弱性。
8. 漫威影業電影《鋼鐵俠》(2008)
這部電影介紹了將託尼·斯塔克穿上鋼鐵俠盔甲的電動機器人裝置。現在我們甚至沒有足夠的技術來安全地讓託尼·斯塔克穿上鋼鐵俠的盔甲,更不用說創造鋼鐵俠盔甲本身了。我認為我們最接近的是給汽車穿上外殼。 據認為,2013 年的福特 Escape 源於迄今為止最自動化的製造過程之一。但我們還不能透過機器人控制安全地將盔甲板放置在人身上。
9. 2009 年 2 月的《鋼鐵俠》(第 5 卷)《無敵鋼鐵俠》第 8 期 “全球頭號通緝犯# 1:拆船”(並延續至 2009 年 7 月,共 6 部分)。
在馬特·弗拉克森巧妙的筆下,這個故事情節使用了沃倫·埃利斯的“絕境”神經介面的概念,以及人類的“生物升級”和直接奈米技術介面。這個故事情節的一個巧妙之處是將佩珀·波茨引入了絕境程式。在此期間,她想知道“……界限在哪裡劃定?在人與機器之間?……人性的終點在哪裡?” 接下來,佩珀發現了一套特殊的盔甲給她——正式名稱為 MARK 1616。但它通常被稱為“救援”,因為它被設計用於“重型救援和恢復”。穿上救援套裝的佩珀真正是一次性軍事技術在完全民用方面的終極應用。“全球頭號通緝犯”第 5 部分中,佩珀說:“這套盔甲上沒有一件武器。一切都是防禦性的、保護性的……我有點喜歡它。”
10. 《鋼鐵俠 2》(2010)
在他的生日聚會上,託尼·斯塔克被拍到在醉酒狀態下穿著和使用鋼鐵俠套裝。吉姆·羅德穿上備用的(很快將成為戰爭機器)盔甲,試圖制服他。爆炸聲響起,巨大的裝甲身體撞穿了建築物的大塊碎片。這個場景大量借鑑了 80 年代經典 大衛·米凱利尼故事線 “瓶中的惡魔” 中的故事情節。它還非常清楚地表明瞭混合技術和酗酒的可怕含義。在這裡,它以虛構的盔甲套裝的形式出現,但它象徵著我們對常見“外骨骼”(我們的汽車)的使用。
11.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前十名列表。但為了向重金屬主題致敬,我要全力以赴“脊髓穿刺”——我的列表到 11。
在第 11 名,我將介紹我在《發明鋼鐵俠》(2011)中發現的金色復仇者的修訂版起源故事。我傾向於認為,託尼不是用胸板磁場來阻止彈片進入心臟,而是患有心律失常。他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讓我們給他 室顫)意味著導致託尼的心臟收縮和泵血的內在電起搏無法正常工作。由於這種心律失常,託尼的心臟不規則地跳動,要麼過快,要麼過慢,要麼有間隙。因此,他製造並進行了外科手術植入了一種心臟復律除顫器(ICD)。ICD 監測他的心率,然後在他出現問題時提供電擊來重置他的心律。我希望斯坦·李能原諒我,但我更喜歡這個版本。
我的榜單到此結束,以此慶祝鋼鐵俠的金禧紀念。現在我們只需要坐下來等待真實科學事實經常趕上甚至偶爾超過漫畫科幻小說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