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特徵導論

2000 年,羅伯特·溫伯格 (Robert Weinberg) 和道格拉斯·哈納漢 (Douglas Hanahan) 在《細胞》(Cell)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癌症特徵”的評論文章。這絕對是一篇開創性的論文;在 2004 年至 2007 年間,每年下載量達 20,000 次,在其他研究論文中的引用次數超過 15,000 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2000 年,羅伯特·溫伯格 (Robert Weinberg) 和道格拉斯·哈納漢 (Douglas Hanahan) 在《細胞》(Cell)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癌症特徵”的評論文章。這絕對是一篇開創性的論文;在 2004 年至 2007 年間,每年下載量達 20,000 次,在其他研究論文中的引用次數超過 15,000 次。2011 年,溫伯格和哈納漢更新了他們的列表,提出了另外四個新的癌症特徵,將列表增加到十大癌症特徵。

為什麼這篇論文如此重要?我們現在知道,癌症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疾病。單個腫瘤樣本可能具有一百多種不同的突變;幾乎是人類基因組中每兩百個基因中就有一個發生突變。如果比較兩個乳腺癌樣本,突變基因的集合遠非相同。每個腫瘤都是獨一無二的。溫伯格和哈納漢將這種令人生畏的複雜疾病簡化為六個基本原理。癌症這種極其複雜、甚至在同一器官中也可能存在多種不同腫瘤型別的龐然大物,被簡化為每個癌症都共享的六個共同特徵,以促進從正常細胞到癌細胞的轉變。它非常優雅地回答了“癌症是如何發生的”這個問題,並且我們深入瞭解了癌細胞中所有出錯的不同方面。

然而,由於所描述的分子機制需要細胞生物學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公眾無法獲得這項科學知識。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我將詳細介紹這些特徵中的每一個。我將解釋細胞內部發生的正常過程,然後解釋癌細胞中這個過程出了什麼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癌症非常普遍,而且是我們每天都會聽到的一個話題。癌症也是非常私人的;我們認識的人中,有些人自己或他們所愛的人直接受到了癌症的影響。不是每個人都有知識來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聽到醫生或腫瘤科醫生的術語可能會非常可怕。對許多人來說,癌症是一個可怕的“C”字。嘗試在網上搜索通常沒有幫助,因為即使是維基百科也有大量令人困惑的術語。這個系列將解決這個知識空白。它將揭開癌症的神秘面紗,並回答“為什麼會發生癌症?”這個問題。

本文最初出現在Know The Cosmos

Buddhini Samarasinghe is a molecular biologist, with experience in cancer research. She completed her PhD at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U.K. and then recently completed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Her writing can be found at Jargonwall. She is also a passionate science communicator, engaging the public with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life sciences. Where possible, she uses original research papers and describes the science minus the jargon! She is also involved in science outreach through broadcasts on YouTube and other social media sites, including Facebook and Google+.

More by Buddhini Samarasingh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