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宗教和科學充其量是奇怪的夥伴,自從天主教會與伽利略發生不幸的經歷以來,他們就發現了這一點。因此,教宗方濟各在此刻釋出一份關於環境問題的通諭是意義重大的,此時世界各國領導人正在再次考慮採取全球性的方法來應對氣候變化。教宗方濟各表現出極大的意願要背離他前任的一些嚴厲言辭和方法。
每當宗教人物就具有強大科學基礎的政策問題進行辯論時,就會出現一種微妙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渴望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做好事,另一方面是意識形態和教條對客觀行事能力的限制。教宗方濟各的通諭遵循了這種模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法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通諭內容詳盡,它也許是自1996年若望保祿二世討論進化論以來,梵蒂岡釋出的最具科學性的檔案。因此,許多環保界人士都稱讚該通諭,該通諭肯定了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並闡述了許多影響,特別是它可能對世界貧困人口產生的不成比例的影響。然而,在呼籲所有宗教信仰的人們採取行動的同時,教宗純粹出於神學基礎拒絕了一些擺在桌面上的最有利的解決方案。
通諭中基於證據的氣候變化討論部分源於與科學界的長期互動。許多地方的語言讀起來像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的專著。例如,考慮以下摘錄
存在一個非常一致的科學共識,表明我們正處於氣候系統令人不安的升溫之中。近幾十年來,這種變暖伴隨著海平面的持續上升,而且很難不將其與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聯絡起來...... 誠然,還有其他因素(例如火山活動、地球軌道和軸的變化、太陽週期),但大量科學研究表明,近幾十年來全球變暖的大部分原因是由於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其他)的大量濃度,這些氣體主要因人類活動而排放。它們在大氣中的濃度阻止了從地球反射的太陽光熱量在空間中消散。基於化石燃料密集型利用的發展模式尤其加劇了這種情況,而這種模式正是全球能源系統的核心。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也受到影響,主要是因農業目的而進行的森林砍伐。
氣候變化影響的概要同樣是經驗性的
……升溫對碳迴圈產生影響。它造成了一個惡性迴圈,使情況更加惡化,並將影響到最熱地區飲用水、能源和農業生產等基本資源的供應,並將導致地球部分生物多樣性的滅絕。極地和高海拔冰的融化威脅著甲烷氣體的洩漏,這會帶來高風險,而凍結有機物的分解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二氧化碳的排放。反過來,熱帶森林的喪失使情況變得更糟,因為這些森林有助於緩解氣候變化。二氧化碳產生的汙染增加了海洋的酸度,並影響了海洋食物鏈。
或許對於一直表達與窮人團結一致的教宗本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該檔案明確指出,氣候變化的影響是不成比例的,最貧窮的國家可能承擔最大的負擔。它譴責富裕國家的氣候變化否認者,“他們似乎特別專注於掩蓋問題或隱藏症狀”。
對於被數十億天主教徒視為精神導師的人來說,這些是及時且受歡迎的評論。然而,沒有神學的通諭就不會是通諭,問題就出在這裡。在題為“創造的福音”的一章中,方濟各詩意地思考了人的本質、宇宙的奧秘(我自己的研究領域)以及基督徒尊重自然、人性和環境的特殊責任。它呈現得很漂亮,原則上聽起來不錯。然而,他對聖經的分析導致了錯誤的結論,即節育和人口控制不是幫助資源有限的地球的適當策略。
2014年5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待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潘基文讚揚方濟各致力於消除貧困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照片由聯合國/Eskinder Debebe拍攝)
在這裡,意識形態凌駕於經驗主義之上,科學和宗教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凸顯出來。人們可以爭論到面紅耳赤,說上帝對每個受精卵都有預定的計劃,但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如果人們真的擔心全球範圍內的環境,那麼人口是一個問題。到 2050 年,100 億人口很可能在所有人都能獲得充足的食物、水、藥物和安全的情況下是不可持續的。此外,正如這位教宗應該特別瞭解的那樣,人口過剩造成的環境問題也不成比例地影響著貧困國家的人們,這些國家往往難以獲得節育和墮胎的機會。最終,擺脫貧困的最可靠途徑是賦予婦女控制自己生育能力的能力。這樣做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照顧自己和孩子,改善獲得教育和醫療保健的機會,並最終為環境可持續性創造激勵。
根據早於現代科學和醫學的過時觀念制定公共政策框架的問題在於,人們不可避免地會提出糟糕的政策。
沒有人可以指責教宗方濟各的意圖,他的意圖顯然是值得稱讚的,但他關於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因他堅持基於啟示而非證據的教義而受到損害。天主教會及其領導人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客觀和有益的人類行為仲裁者,除非他們願意放棄可能阻礙真正進步的教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最新的通諭向前邁進了幾步,然後又退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