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述引人入勝的科學發現故事

用疏遠感和術語行話來掩蓋科學傳播,就像在公眾參與上認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勝過彩票

當我15歲時,我的哥哥死於一種前所未見的癌症。他21歲,是美國海軍學院的一名學員。他原本正值壯年,身體健康,直到一種未知的癌症在他體內爆發。他在國家海軍醫療中心的醫生將他的切片送往世界各地,尋找答案。沒有人能治好他。甚至沒有人真正知道那是什麼。他在短短三週內去世了。那是1979年5月13——母親節

今年四月,三十六年後的今天,我遇到了一位年輕人,他無意中觸動了我的心絃,再次開啟了我哥哥去世的謎團。我們短暫的相遇讓我思考了我們生活深刻的交集,以及即使在悲劇中也可能湧現出的饋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成為了一名演員,然後是一名教師,現在我的生活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我在艾倫·阿爾達科學傳播中心與研究人員和醫生合作,研究與公眾有效溝通的方法。我被介紹給了約翰·謝爾,一位來自猶他大學的醫學博士/博士,他是iBiology青年科學家研討會的獲獎者之一,這是一項以新興科學家研究為主題的影片競賽。獲獎者是根據他們的研究創新選出的,但他們在網路廣播中的溝通需要引起關注。約翰和其他獲獎者被邀請與我們一起改進他們的演講,然後在專業的電視臺演播室拍攝,併發布到iBiology網站

在我們的培訓中,我們從即興表演開始,這與幽默或娛樂無關,而是關於提高意識、改善傾聽、發現與材料和觀眾更深層次的聯絡。即興表演通常是最令人恐懼的,但最終也是我們專案中意義最深遠的部分。在即興表演之後,我們提煉資訊:最大限度地減少術語行話,以生動和對話的方式說話,並回答“那又怎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關心?

在我們一起工作的過程中,約翰一開始做了一個非常枯燥的講座,內容是他對人體細胞內部機制的一項發現。我知道他的這項發現意義重大;否則他不會贏得比賽。然而,作為一個戲劇界人士,我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他一開始就帶著疏遠感和術語行話,描述“細胞中丙酮酸的轉運蛋白”。哎喲。非常令人困惑!我問:“這為什麼如此重要?細胞附著在誰身上?”

最終他承認細胞附著在一個病人身上。很好,我們有進展了。我堅持問:“病人是誰?你為什麼關心?”幾個小時後,世界豁然開朗,約翰深入其中,給我講述了“小女孩”的故事。她不到兩歲就死於一種神秘疾病。約翰從未見過她;他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的家人怎麼樣了。但是,這個小女孩的儲存細胞幫助他和他的同事解開了一個困擾細胞生物學家 40 年的謎團:我們的細胞從我們吃的食物中獲取能量所需的分子的確切身份。

約翰描述了他破解謎團的那個晚上。大家都回家了。他獨自一人,仔細研究著剛從實驗室返回的資料,這時他突然發現了它——一個基因的突變,他和他的同事們一直懷疑是罪魁禍首。這是關鍵證據——正如約翰所描述的,這個分子是“為我們細胞引擎加油”的東西。對於小女孩來說,這一切都太遲了——她十年前就去世了——但是,解開這個細胞謎題是約翰生命中一個意義深遠的時刻。它最終可以解釋小女孩的死因;也許及時拯救其他患有同樣罕見疾病的人。

“對於我這個醫學博士/博士來說,”他說,“識別出這種人類疾病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給我一個機會去贏得彩票或做這個實驗,我寧願做這個實驗。”

當他講完故事後,我深入挖掘。“你聯絡過家人嗎?你讓他們知道了嗎?這個訊息可能會徹底改變他們悲傷的軌跡。”他擔心分享這個故事。這是否太個人化了?他是否有權談論這個小女孩,一個他只在細胞層面認識的孩子?

於是我告訴他我的故事。當然,自 1979 年以來,一些研究人員肯定花時間研究過我哥哥的切片。也許世界上有一個“約翰”已經找到了他疾病的答案。也許他的細胞已經改變了別人的生活——一位研究人員,一位醫生——也許是另一個 15 歲少年的哥哥。因此,我敦促約翰找到小女孩家人的迫切心情深深紮根於我自己的歷史。

我對約翰的回答是“不。這並不太個人化。你確實有權利。把講述這個故事當作你的事。”約翰離開時說,他希望他能重做他曾經做過的每一次演講。將他自己的人性帶回資訊中,既改進了演講,又讓他回想起他對工作的感受。

在五年多的教學和指導數百名科學家之後,我瞭解到,他們都有深刻的個人力量驅動著他們,但與他們的研究保持距離的必要性是深刻的。畢竟,情感聯絡不應影響資料——因此科學家必須收起他們想要發生的事情,而專注於正在發生的事情。這種關鍵的距離對於成功的研究至關重要,並且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益。

但是,當談到溝通時,科學家需要縮小差距,減少距離。公眾需要聽到人類的故事,聽到讓他們長時間工作、常常獨自在實驗室裡工作的熱情,那時沒有人注意到。我們需要聽到小女孩和學員的故事,他們的細胞困擾著他們。他們太近了,無法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那又怎樣”。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我們其他人不知道。

用疏遠感和術語行話來掩蓋科學傳播,就像在公眾參與上認輸。公眾迫切需要理解;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此。將故事帶回科學資訊中可以幫助搭建橋樑,平衡反對的砝碼。沒有故事,我們將失去太多。

如果還有另一個“約翰”在那裡,一個生活因我哥哥的細胞而改變的“約翰”,我很想知道。斯蒂芬·C·蘭茨是我的英雄。對我來說,找出他疾病的原因比中彩票要好得多。

要檢視艾倫·阿爾達中心輔導效果的示例,請觀看下面的前後影片。“之前”片段是透過 Skype 完成的,影片質量較差。“之後”片段是在配備專業裝置的電視臺演播室製作的。影片質量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我們的重點是溝通方式的改變。阿爾達中心不提供技巧,而是與科學家合作,思考轉變他們的技能和觀點的各種方法。這是一個例子,約翰將他對研究的講座轉變為一種更具對話性的模式,其中包括故事和他自己的興奮之情。

使用故事 來自 艾倫·阿爾達中心Vimeo

瓦萊麗·蘭茨-格弗羅是石溪大學新聞學院艾倫·阿爾達科學傳播中心的即興表演專案主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