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莉之後,關於克隆的倫理問題是否發生了變化?

爭議依然存在,新的擔憂也隨之出現,但出於治療目的的克隆最終會被接受

Dolly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 1997 年宣佈成功克隆了一隻名為多莉的綿羊之前,伊恩·威爾穆特聘請了一家公關公司。威爾穆特和他的同事們預料到克隆哺乳動物的想法會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重大的倫理擔憂,並認為他們必須明確表示,人類生殖性克隆不是他們研究的目標——克隆多莉的純粹商業目的是以遠低於傳統商業方法的成本,在動物乳汁中生產藥品。事實上,在他們描述該實驗的自然論文中,他們完全省略了“克隆”和“克隆”這兩個詞,而是使用了更為晦澀且在道德上更中性的“體細胞核轉移”(SCNT)。事實上,當我和我的同事在 1999 年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發表關於多莉的後續論文時,該雜誌也要求我們不要使用這個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術語,大概是為了避免引起倫理上的擔憂。

但威爾穆特和他的同事們的預防措施並沒有阻止大量關於這項技術也可以應用於人類克隆,從而違反了幾項倫理原則的說法。其中一些擔憂包括:克隆哺乳動物的健康問題風險高於平均水平;SCNT 創造了一個滑坡,最終可能導致定製嬰兒;以及科學家不應該“扮演上帝”。

難怪 1998 年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公眾絕大多數反對人類克隆。許多科學家認為,這些倫理擔憂阻止了威爾穆特獲得諾貝爾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如此,SCNT 研究還是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最近的一項成果是Shoukhrat Mitalipov和他的同事在 2013 年發表的一篇開創性文章中報道的。它描述了體外受精(IVF)和 SCNT 技術成功地將任何非精細胞的遺傳物質轉移到人類卵母細胞中。主要目標是利用這項技術生成患者特異性幹細胞;它還可以讓患有線粒體疾病的女性擁有健康的子女。其工作原理是:從線粒體 DNA 發生突變的女性的卵子中獲取細胞核,然後將其轉移到來自線粒體健康的女性的去核卵子中。然後,透過體外受精對這個重組的卵母細胞進行受精,並將其植入患有線粒體突變的女性體內,以孕育健康的子女。英國最近的研究報告稱,這種治療方法足夠安全,可以開始人體試驗。

但是,多莉提出的同樣的倫理擔憂也適用於此,以及一個新的擔憂。能夠創造出沒有遺傳性線粒體疾病的胚胎的技術,需要三個人向孩子捐獻他們的 DNA:精子捐獻者、患有遺傳性線粒體疾病的女性以及捐獻健康線粒體的女性。這引發了兩個核心問題:從兩個以上的遺傳父母那裡創造胚胎是否違反了倫理原則?更實際的問題是,誰是孩子的父母?

一些倫理學家認為,由於捐獻的線粒體 DNA 的量不到總 DNA 的 0.2%,因此在確定親子關係時可以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但另一些人則指出了線粒體 DNA 在胚胎學中的重要性,並認為 mDNA 捐獻者應與卵子捐獻者共同承擔母親的責任。

我認為,如果這項“有爭議的”線粒體替代技術開始孕育健康的子女,那麼倫理動態將發生巨大轉變,轉向認可 SCNT。回顧一下 1978 年第一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出生後出現的全球倫理擔憂,以及對這項技術將被用於製造定製嬰兒的恐懼。

然而,今天,已經有超過 500 萬嬰兒透過體外受精出生,並且大多數公眾現在都支援這項技術。同樣,公眾現在也接受另一項基於體外受精的技術——使用植入前基因診斷來為體外受精選擇健康的胚胎。歷史的教訓很清楚:能夠帶來全球醫療進步的生物技術,例如孕育健康的子女,將很容易被公眾和醫學界接受,儘管存在倫理甚至宗教方面的擔憂,特別是當科學家們繼續提高 SCNT 和其他技術的安全性時。

我預測,當第一個免受致殘性線粒體疾病困擾的健康嬰兒出現在 YouTube 和 Facebook 上時,世界將會接受這項技術,儘管存在倫理上的擔憂。想要健康子女的人們的強烈熱情和渴望是克服克隆技術中許多倫理障礙和挑戰的極其強大的力量。

About John Loike

John D. Loike, Ph.D. is Director of Special Programs at the Center for Bioethics, faculty membe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Cellular Biophysic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for Biomedical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Program (BioCEP). He is the co-author of "Science-based Bioethics".

More by John Loik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