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電影製片人正在參與關於氣候和能源政策的國際對話。以下三部重要且美麗的電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它們曾在2015-2016年國際電影節巡迴展出。一部是關於一位著名地質學家的傳記,他首先研究了冰層中捕獲的古代空氣;第二部創造了隱喻的融化世界;第三部則審視了化石燃料行業的驅動因素。
《冰與天》(呂克·雅蓋,2015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956年,冰川學家克勞德·洛裡厄斯首次前往南極洲,他在那裡度過了冬天,收集了先前未記錄的氣象和地球物理資料。三十年後,在進行了22次考察之後,洛裡厄斯公佈了他開創性的發現:溫室氣體和氣候之間的無可辯駁的聯絡,這是從冰川冰芯中提取的,這些冰芯提供了過去80萬年環境的快照。他的主要貢獻是什麼?他意識到冰芯中捕獲的氣泡可以提供過去精確的大氣快照。如此長遠的視角,跨越了八個冰期週期,使洛裡厄斯能夠超越暫時的或週期性的波動,其含義很明確:“在過去的100年中,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氣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
這句話出自關於洛裡厄斯工作的最新紀錄片《冰與天》,該片去年春天在戛納電影節閉幕之夜首映,預計將於夏末在美國影院上映。這部電影由呂克·雅蓋執導,他曾憑藉獲得奧斯卡獎的《帝企鵝日記》證明自己對南極洲並不陌生。事實上,他23歲時首次以生態學家的身份訪問南極洲,與克勞德·洛裡厄斯首次考察時的年齡相同。也許正是他對科學和地理材料的這種熟悉,使得《冰與天》成為獨特的戲劇體驗,它既是必不可少的科學程式,又是一部扣人心絃的地球盡頭生存冒險故事。繼今年冬天全球氣溫創下紀錄之後,它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現實意義。
《行星∑》(瀨戶桃子,2014年)
實驗電影製作人瀨戶桃子的作品似乎展示了其他世界,但她的技術和主題往往具有明顯的地球性。她正在進行的“行星”系列透過對宏觀攝影、延時攝影和慢動作的巧妙並置,將礦物生長或黴菌爬過花椰菜等看似普通的自然現象,變成了來自太空深處的超凡脫俗的明信片。透過近乎科學的方法,瀨戶嚴謹地試驗她的拍攝物件,以確保數週的拍攝能產生完美的十秒鏡頭。或者,像任何實驗室工作一樣,當結果出乎意料時,調整她的協議並重新拍攝。
“我使用自然災害的影像來構建劇本,”瀨戶在電子郵件中描述道。她的最新作品《行星∑》在2015年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奧迪短片獎,靈感來源於一篇關於雪球地球假說的文章。在氧氣取代大氣溫室氣體後,地球“在22億年前完全凍結,像一個雪球”。火山活動最終釋放了所需的二氧化碳來再次溫暖地球並讓生命爆發,但在瀨戶的電影中,這一過程沒有達到平衡,而是危險地持續升溫,這是對當前氣候風險的一種怪異的預兆。這部電影還提到了當前蜜蜂數量的下降,但結果絕非教條或顯而易見。相反,瀨戶將她的素材重新排列成模糊的行星週期,從而在我們的身上映照出一面黑暗的鏡子。
《深時》(諾亞·赫頓,2015年)
深時,來自Couple 3 Films在Vimeo上。
當然,氣候變化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還是一個經濟問題。諾亞·赫頓的《深時》研究了我們與化石燃料的複雜聯絡,其根源在於北達科他州的油頁岩。2006年帕沙爾油田的發現,以及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開採方法的發展,為北達科他州帶來了數萬個新工作崗位和數十億美元的收入。赫頓拍攝精美但令人不安的電影關注了繁榮背後的人類影響,將這些不可抗拒的短期經濟利益與新的社會緊張關係以及對社群和景觀的長期影響並置。
繁榮中心的當地人斯坦利“堅持認為這不會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赫頓在電子郵件中告訴我們,他描述了他早在2008年是如何被這個主題吸引的。“更普遍地說,這似乎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關頭:我們是在這裡開始開採自己的石油,還是認真地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好吧,我們開始鑽探,現在八年後,我可以說它確實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這些主題來自縱向的不同聲音:出租礦產權的當地農民,掙扎中的伯特霍爾德堡印第安保留地的居民,新引進的石油公司勞動力,以及支援增加國內石油開採的政治家。繁榮的陰暗面出現在大膽的經濟資料背後:為了增加利潤而偷工減料,水汙染,海洛因使用和犯罪增加,以及地方政府腐敗。
《深時》的標題取自18世紀蘇格蘭地質學家詹姆斯·赫頓的地質時間概念。時間本身也被深入地融入了電影中,阿拉斯加永久凍土中的古代化石沉積物與北達科他州發生的快速變化並置在一起。這部電影巧妙地暗示,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所謂的美國能源自給自足的短期收益可能會產生最大的影響。現在,在SXSW首映一年後,該電影將於5月1日在iTunes上發售。
